KaiyuanEditor 发表于 3.11.2016 20:11:18

经济学家督促德国继续欢迎中资

德国经济专家协会指出,即使国际交易中缺少互惠对等、一国表现出保护主义,允许资本自由流入的国家仍会受益。更新于2016年11月3日 06:57 英国《金融时报》 克莱尔•琼斯 法兰克福 , 韩碧如 北京报道柏林方面遏制中国投资的企图受到德国一些顶尖经济学家的批评,他们称,尽管北京方面存在贸易限制,但是德国将获益于保持对商业开放。
一个有影响力的顾问团得出这个结论之际,柏林方面决定阻止中资收购芯片制造商爱思强(Aixtron)后,德国经济部长与中国商务部长发生冲突。
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西格马尔•加布里尔(Sigmar Gabriel)昨天在北京向记者表示,当他与中国商务部长高虎城会面时,“双方”措辞都不委婉。
在加布里尔出访中国的几周前,柏林方面撤消了对福建宏芯投资基金(Fujian Grand Chip Investment Fund)收购爱思强的批准。柏林方面已对这笔交易启动重审,北京方面认为此举等同于经济保护主义,而德国声称是为了保护战略利益。收购爱思强的企图是中国最近一波收购交易的一部分,这些交易引发了德国国内的保护主义反弹。
然而,在提交给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的年度报告中,德国经济专家协会(Council of Economic Experts)称默克尔及其政府应该保持向中国企业开门,并淡化人们对德国技术转让至境外的担忧。
“中国投资者收购德国企业的越来越频繁的活动往往遭遇疑虑,”该协会称,“但是即使缺少互惠对等、其中一国表现出保护主义,允许资本自由流入的那个国家仍然会得到好处。”
该报告称,德国“完全应该对外国直接投资(FDI)维持单方面的自由主义体制,即便中国仍然是对外资收购和市场准入实行限制性条件的经济体”。
欧洲和美国官员阻碍中国收购交易潮的意图,被认为对总值近400亿美元的交易受阻起到了重要作用。
柏林方面正在推动欧盟采取措施限制中资收购防务等领域的欧洲企业,称其对投资仍然保持开放,只是希望限制由中国产业政策驱动的交易。
该协会的报告——其中提到中国美的(Midea)计划以45亿欧元收购机器人制造商库卡(Kuka)、以及爱思强的交易——挑战了德国推动布鲁塞尔方面阻止交易的举动,并称禁止此类收购交易与欧盟法律不符。(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 译者/马柯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济学家督促德国继续欢迎中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