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anjiayuan 发表于 6.7.2014 14:55:59

香港IPO困局下的投行肉搏战

2014年过半,在全球主要交易所中,港交所凭借812亿港元集资额,排名第四。往日轻松夺得“集资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这对扎堆香港的投行来说也是考验。

“僧多肉少”的局面难以改变,为在有限的IPO交易中分一杯羹,几家、甚至十几家投行共同参与一个IPO的做法这两年屡见不鲜,而竞争的激烈,也压低了承销费率,挤压着投行的盈利。

与此同时,中资和外资投行也暗自较量,外资大行以其品牌、声誉以及国际销售能力,总可以轻松获得大型公司的垂青,而中资投行凭借内地网络以及执行能力,正在崛起,逐渐改变着香港投行业的格局。

竞争激烈致承销费率降

今年首6个月,香港共有52家公司上市,其中主板38家,创业板4家,其余为转板及介绍形式上市。虽然仅有52家公司上市,但参与的投行就有46家,除国际及中国的大型机构外,也不乏规模较小的投行,“僧所肉少”显而易见。

承销费率方面,根据彭博统计,上半年香港地区投行承销IPO的佣金率低至2.321%。具体来看,香港本土投行金利丰和美国投行Jefferies收费最高,分别为3.7%和3.5%。而中银、美银美菱以及渣打的佣金比率均在2%以下。

“投行之间竞争向来激烈,在香港只要获得1、4、6、9号牌照就可以开展投行业务,进入门槛很低,而且中国经济放缓也压缩率投行的盈利空间。” 海通国际资本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行政总裁石平接受腾讯财经访问时说。

资深金融及投资银行家温天纳告诉腾讯财经,按照以往来看,承销IPO最低的佣金费率为承销金额的2.5%,行情好的那几年都要在3%以上,现在IPO承销费率下跌与市场竞争激烈,以及各家争取生意有关,对整个行业也是个提醒。

“投行的竞争更加激烈,多家机构共同参与一个项目的情况很多,所以费率的压力肯定明显。2012年,人保上市有17个联席账簿管理人,2013年银河证券H股上市,有21家,再到今年前段时间万洲国际上市,创出29家机构的新纪录。29家投行参与意味着市面上积极从事IPO业务的机构都在,现在IPO几乎赚不到什么钱,所以要数量多点才行。”石平说。

他续称,光大银行H股上市的的时候承销佣金更低,大约1%至1.5%,因为集资金额大,所以才可以这么低,而且投行生意不好,公司有议价筹码。但因为赚钱难,也有很多美资投行会直接给出最低报价,比如报价300万美元,如果佣金低于这个水平可能就无法覆盖固定成本,干脆不做。

IPO佣金比率降低必然侵蚀着投行的盈利,加上同业竞争激烈,难免更加雪上加霜。但一位外资银行董事总经理对腾讯财经表示,自己并不十分关注IPO的佣金比率水平,因为IPO的承销收入仅是很小一部分收入,如果做一个公司上市的交易还会带有其他相关的收入,费率低点没有问题,特别对于外资投行来说,IPO占收入的比很小。

以高盛为例,今年上半年香港的IPO承销金额为18.99亿美元,按照该公司2.091%的费率计算,录得的收入为3972万美元。而高盛仅今年第一季度的收入就有93.3亿美元,整个投行部门的收入为17.8亿美元。其中所有的承销收入共计为11亿美元,仅占到公司总收入的11%。

“外资投行通常还有其他的市场业务,而且做IPO项目的重点是要带来其他相关的收入,中资投行业务通常比较单一,所以会比较关注IPO的承销收入。”上述人士说。

外资投行享传统优势 中资机构崛起

根据彭博统计的排名,今年上半年,按照承销IPO数量计算,香港排名前五名的投行分别为建行、中金公司、国泰君安、海通以及德银,中资背景投行占据了四席。但按照集资金额来看,外资投行实力仍然更加突出,高盛凭借近19亿美元的集资额,位列第一,汇丰紧随其后,德银第五,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两家中资机构分列第三和第四。

“高盛今年上半年按承销金额计算,排名第一,但往年通常进不了前五名,今年主要得益于港灯分拆这笔业务。”石平说。

温天纳认为,外资投行有明显的优势,例如配售能力,但是外资投行处于经济效益考虑,一般不考虑小项目,每家投行会有各自的选择标准,但通常集资额1亿美元是最低的标准,因此外资投行更多参与10亿美元以上的交易。

石平也感慨外资投行强大的国际承销网络,他说,这要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去打造,但是目前香港IPO市场有个问题是外资基金较少参与香港IPO,所以外资投行的这一优势难以完全发挥,即便这样,外资投行的品牌的影响力依然会为他们赢得客户的认可。

在外资投行和中资投行都有任职经历的石平认为,除配售能力和品牌因素之外,如果论到执行能力,中资投行一点都不差,因为外资行通常把执行的工作交给律师事务所处理,自己只负责“编故事”、定价以及出售股票。此外,中资投行还有内地母公司的依靠,以海通国际为例,可以借助母公司在内地覆盖广的优势,拓展生意。

“中国企业赴港上市,中资机构争取生意肯定有明显优势。目前中资投行也在逐渐建立环球配售的能力,只是处理大型项目的能力仍然不足,未来或许需要更多与外资机构合作。”温天纳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香港IPO困局下的投行肉搏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