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查看: 22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济] 如果德国汽车工业从此走向衰败,那么德国的未来将何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8.3.2019 22:13:1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章来源:几何四驱 GeometryAWD





德国汽车产业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德国工业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多年来,联邦德国超过10%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自于汽车行业。尤其是近十几年来,德国汽车工业更是在高端品牌汽车市场不断地扩大其统治地位。

2017年,德国汽车产业的整体销售额超过了4200亿欧元。这意味着,德国工业产值中每四欧元里就有一欧元跟汽车行业有关。

产自斯图加特,沃尔夫斯堡和慕尼黑的汽车中,有近四分之三被直接销往德国境外,而德国经济总产出的7.7%又将直接或间接流回到汽车产业中。

柏林对外贸易,结构和技术政策研究协会主任Heinz-Rudolf Meißner说:“在德国,约有180万个工作岗位直接或间接依赖于汽车产业。”

汽车工业的成功对德国作为一个工业基地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但与此同时,德国的汽车业也陷入了对未来的忧虑,面临各种工业和汽车转型带来的重大挑战。

那么,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值得深思和分析的话题:

如果德国汽车工业从此走向衰败,那么德国的未来又将会何去何从呢?



众所周知,德国的三大豪华品牌汽车制造商是工业化强国德国在全世界的招牌名片,它们一直被视为是德国技术进步,市场就业和经济繁荣的坚实保障。

毫不夸张的讲,大部分德国民众对于现如今德意志银行每况愈下的经营状况根本漠不关心,但是位于慕尼黑的巴伐利亚发动机厂(BMW)一些相关产业新闻却能让他们提心吊胆心神不宁 !

他们无法想象,如果德系知名车企也将面对当年美国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公司的命运时,究竟会演化为何种结局呢。大多数人认为,如果没有繁荣的汽车产业和世界知名整车厂的支撑,整个德国的经济将一蹶不振继而走向衰败。

而而事实上,银行机构倒闭,金融体系混乱对整个德国国民经济所将产生的影响,比起几家汽车工业集团因为经营不善造成工厂裁员和销售滑坡所能带来的后果,要深远得多,严重的多!

2008年,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由于投资失利而破产倒闭,它所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至今令人心有余悸!自此以后,德国早已在其金融系统内引入了多种监管保障机制,以确保此类危机不再重复上演。但是我们对此判断的基本原则仍然有效:金融体系的“大地震”,要远比工业衰退造成的企业倒闭,更具破坏性!

对此,一家来自瑞士的咨询&预测研究机构Prognos,就针对这种最坏的预期假设给出了它们的分析结果。他们关于德国的这份长期预测分析报告涉及了所有可能对德国以及全球经济发展引起负面影响的核心消极因素。其中包括:全球化的贸易震荡,气候变暖所引发的后果以及德国汽车产业的大衰退。

研究表明,即使这样的极端情况会发生,德国依然有能力可以度过难关!

Prognos研究机构负责人Oliver Ehrentraut强调这只是Prognos所做的一次具有针对性的猜想预测:“这个情景预测分析了当汽车行业管理者在错失可预见的企业结构调整,从而使企业失去竞争力后所将可能导致的后果” 。

Prognos的汽车行业经济学家就以此情景为假设完成了如下几个课题研究:

1)德国国民生产总值与就业人数比例关系预测



假设条件为 :自即日起到2045年,德国汽车工业将逐步损失约40%销售额。
国民生产总值:单位为十亿欧元 / 相关就业人数:单位为千人

Fahrzeugbau :德国汽车工业的一蹶不振,预计将会直接造成德国26.1万人失业以及880亿欧元的国民生产总值萎缩!
Sonstige Industrie :受德国汽车工业衰退的影响,它预计将会间接造成其他德国工业企业约7万人失业(1.3%)以及150亿欧元的国民生产总值萎缩!
Sonstige Bereiche : 与其他德国工业所受的影响相比,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产业(例如品牌经销商,汽车售后维修等等)也将同样会遭受一定程度的波及:41万人将因此而失业,国民生产总值将会萎缩710亿欧元。

综上所述,Prognos的汽车行业经济学家认为,德国汽车工业的大衰退,对德国国民生产总值与德国国内就业人数的整体影响,其实是极其有限的。它虽然将会造成德国社会整体范围内约74.3万名工人失业(占总劳动人口的2%)以及1740亿欧元的国民生产总值萎缩,但是这仅仅占到整个德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6%。

2018年德国全年GDP总量约为3.7万亿欧元。
2019年德国人口总数为8279万,其中劳动力人口约为3700万人,登记失业人口总数为239万人。

假设归假设,没有人会愿意看到此类事件发生!当然,从预测分析来看,即便它发生了,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根据Prognos研究表明:在动荡和调整的经济环境中,又将会有更多的全新就业机会被创造出来。这就应了《圣经》中的那句话:上帝关上一扇门,同时也会为我们打开一扇窗。

2)2025年,2035年和2045年车辆制造指标基数偏离预测(%)


假设条件为 :2025至2045年间,德国汽车工业将逐步损失约40%销售额。

Produktion             = 德国汽车工业生产规模
Wertschöpfung     = 德国汽车工业价值链
Erwerbstätige        = 德国汽车工业就业人数

根据预测,在2045年,德国汽车工业将会在现有规模上损失37%的车辆生产规模,41%的价值链以及30%的就业人口。而这种变化将会对以汽车工业为主要支柱的城市区域经济和就业情况直接造成重大影响。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曾经钢铁和矿业集团云集的萨尔州和鲁尔区至今都没有从重工业衰败的创伤中恢复过来。

3)2025年,2035年和2045年,德系汽车产品全球需求偏离预测(%)


假设条件为 :自即日起到2045年,德国汽车工业将逐步损失约40%销售额。
Privater Konsum = 私人消费
Exporte = 产品出口

根据预测,在2045年,德系汽车产品在本土的私人消费需求将会在现有规模上减少19%,而出口需求或许会锐减45%


当然,Prognos的专家有理由相信,如果汽车行业的决策者在洞察了这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或趋势并根据条件变化及时调整发展的战略,这种极端情况或许压根就不会在汽车行业发生。

首先,他们必须对汽车驱动技术进行调整,引进新能源技术,同时要正视那些像特斯拉,以及来自中国的蔚来和拜腾等新生擂台手 — 虽然他们目前尚不能驾驭大规模量产质量稳定汽车的技术,但它们同样也不受陈旧观念和落后技术的缚束,更容易进行创新和变革。

其次,他们应该重新认识汽车这种交通工具对大众的影响和作用 — 未来汽车由运输和出行目的直接带来的红利将越来越少,因为它已经不是从A到B的简单行为,其背后蕴藏着与之密切相关的各种服务需求的巨大商机,这些已经是行业人士的共识了。在这些新兴的服务性行业目前已经活跃着像谷歌,苹果和百度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全新移动出行和自动驾驶的概念可能造成的颠覆性运行模式, 导致传统车企市场份额剧减,无独有偶,这些代表平台经济的互联网公司,几乎完全在美国和中国孕育和出现,而不是在德国和欧盟国家。这种局面,似乎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Prognos专家同时也认为,这场数字信息化革命也是诸多汽车供应商巩固自己地位不可多得的机会,因为汽车制造商必须在他们的鼎力帮助下才可能赢得这场挑战。全球化迫使所有供应商必须在汽车制造核心区域占有一席之地,在生产和研发中持续创造自身价值。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德国汽车公司实际上已经放弃了生产自己的汽车动力电池芯,而改为与电芯供应商的合作。宝马技术研发总裁Klaus Fröhlich认为,只要宝马与其供应商在合作中秉持平等共赢的原则,车用动力电池将不会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羁绊。为此宝马向它的一个研发中心斥资2亿欧元,用来提高和增强它的电芯电化学技术。

同样,大众和戴姆勒也有类似的计划。戴姆勒将投资200亿欧元保证其到2030年车用动力电池的供应,保障合同确保戴姆勒能长期匹配最先进的动力电池技术。如果这些都能付诸实施的话,宝马,戴姆勒和大众就不会出现技术和市场的真空,Prognos专家预言的危机至少不会这么快地降临,虽然我们会感觉到产业链中区域性的阵痛,但对国家经济的打击也不是毁灭性的。


总结一下,德国汽车工业之所以如此成功,有以下几个决定性因素:

1. 德国汽车工业一直以来秉承着“德国工程制造” (Engineering Made in Germany)的优良传统。德国一直是工程学的代名词, 没有其他国家比德国更能塑造工程专业和工程师的形象。 Carl Benz,Robert Bosch和其他许多耳熟能详的工业先驱在德国开创了汽车工业的历史。而且德国在工程界众多的成功专利也是德国工程制造强有力的声誉保证,其中最著名的人物是制造出第一辆四轮内燃机车的世界汽车之父Gottlieb Daimler。

2. 德国汽车工业不间断研发投入和强劲的创新实力。2017年,德国汽车工业总计在全球的研发领域(R&D)投入390亿欧,是十年前的两倍,平均约占整体销售额的6%。在德国经济的研发投资总额中,德国汽车业占35%左右。这使它处于领先地位,远远领先于其他领域。2018年,大众汽车集团全年研发投入139亿欧元,位列全球制造业第一。通过在研发中的这种精细成熟的分工及其持续进行优化,整个德国汽车业不断显示出巨大的创新潜力并快速提高了效率。

3. 德国汽车工业与其他汽车国家相比,拥有有世界领先的供应商格局和久经考验且高效稳固的合作网络,以及得天独厚的工业土壤优势。德国传统汽车产业链是以整车主机厂为前台,汇集各级大型汽车零备件供应商,辅助各种机械、过程处理,工艺制造,生产物流和相关的小供应商协同成为一个有机的链条。通过车企和零部件企业的交叉协同,德国汽车产业不但代表了欧洲汽车产业最锐意进取的一面,同时也受到了全球消费者的认可。

但如今,伴随着大众尾气门事件的爆发,加之巴黎气候协议,中美贸易战,英国退欧,中国市场低迷等一系列国际环境的恶化,内忧外患,危机四伏。

德国的汽车业也陷入了对未来深深的忧虑之中,汽车制造商一方面通过转移部分生产到汽车供应商的办法来增强他们在价值链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必须考虑产业结构的变化给汽车业的发展带来的重大影响和巨大了挑战。

不出意外的话,当前到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工业价值链的重组与产业转移都应该是关乎德国经济竞争力的产业政策讨论的核心。作为企业战略重组和转型的一部分,数字化和工业4.0,汽车电动化,IT大数据,智能网联,自动驾驶以及全新移动出行方式等议题毫无悬念的成为了各大车业董事会议程上的重中之重。

如果德国和欧洲不能成功及时地在汽车大转型的这个时代继续保持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就有可能迅速损失巨大的产业优势和利润空间。

德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已经丧失了大量电子制造业就业机会,假如德国有一天失去了在汽车制造行业的领先地位,将领导权拱手让给了别的国家,这必将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德国汽车产业目前是德国最大的制造业雇佣大户,汽车业的稳定将直接关系到德国人口就业和社会稳定。

如果德国汽车产业真的垮掉,就算如文章中所预测和分析的那样乐观不至于伤筋动骨,但对于整个德国经济来说也将是釜底抽薪。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9年2月5日,德国政府发布了《国家工业战略2030》草案,明确提出,德国要跟中美两国开展产业竞争。该战略将钢铁铜铝、化工、机械、汽车、光学、医疗器械、绿色科技、国防、航空航天和3D打印等十个工业领域列为“关键工业部门。

德国政府将持续扶持这些部门,为相关企业提供更廉价的能源和更有竞争力的税收制度,并放宽垄断法,允许形成“德国冠军”甚至“欧洲冠军”企业,以提高德国工业全球竞争力。其中文件还建议,必要时,德国政府可在具有战略重要性的企业中持股,以防这些企业被外资收购。为此,德国政府将考虑建立一个基金。

机遇永远是和挑战并存的,挑战越大也就意味着机遇越大。德国汽车业一直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和积极的态度。最好的证明就是,德国汽车制造协会的负责人在第一时间表示德国的汽车制造业,并不需要国家政治的参与。德国的主流媒体也认为,经济部长阿特迈尔希望为“国家龙头企业”和德国全球工业巨头提供特殊的保护,这一战略背离他本人所谓的“社会市场经济”原则。

战斗的号角已经吹响,世界汽车市场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大家已经严阵以待。时值技术大潮汹涌而至,冲击着百年汽车产业随之变革,培育新动能、改造旧动能亟为迫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汽车产业中必将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随之而生。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汽车自主品牌企业和各级零配件供应商,要抓住这个百年一遇的历史机遇,未雨绸缪。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崛起,十有**会遇到的西方各国的制裁和敌对。归根到底,企业经营模式和结构不断靠齐,核心成功因素是成本、创新能力和高效管理。所以说,要把供应安全自主化提高到战略高度,从现在就开始建设自主化的各级供应体系,为以后遭遇中兴和华为目前的情况做好准备,避免之后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出现。

敢为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章:http://www.spiegel.de/wirtschaft ... ommt-a-1243185.html



背景资料:诞生于2016年11月22号的德国因戈尔施塔特! 所有团队成员均根植于海内外汽车行业领域,百分之九十拥有德国硕士(Diplom)及以上学历,平均拥有超过十年的OEM和顶级汽配厂从业经验。我们珍视探索精神并对汽车技术充满敬畏之心。我们遵从用独立,开放,专业的视野和心态,去拥抱和解读汽车世界里那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变革”! 「几何四驱」努力打造为专注于汽车前沿技术及研发趋势解读,关联中德汽车行业技术人才交流的共享平台。

几何四驱官方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6.6.2024 20:24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