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查看: 229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圣经》中的科学预见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13.7.2006 12:51:45 | 只看该作者
<br /><br /> 认识神     <br /><br />有一位神,有权能创造宇宙万物,也有温柔双手安慰受伤灵魂 <br />有一位神,有权柄审判一切罪恶,也有慈悲体贴人的软弱 <br />有一位神,我们的神,唯一的神,名叫耶和华 <br />有权威荣光,有恩典慈爱,是昔在今在永在的神 <br /><br />有一位神,有权能创造宇宙万物,也有温柔双手安慰受伤灵魂 <br />有一位神,高坐在荣耀的宝座,却死在十字架挽救人堕落 <br />有一位神,我们的神,唯一的神,名叫耶和华 <br />有权威荣光,有恩典慈爱,是昔在今在永在的神 <br /><br /><br /><br />(1)<br /><br />《圣经》中的科学预见     <br />-摘自《游子吟》 里程 著<br /><br /><br />《圣经》不是一本科学专著,乃是一本论述神的创造、神对人类的救赎和神的国度的神所默示的巨著。然而,《圣经》中确有许多关于科学的预见,远远地超前于人类的认知,日益为现代科学所证实,令人惊叹、折服。莫琴博士(Jean SloatMorton)在《〈圣经〉中的科学》余国亮博士在《物理学家看〈圣经〉》等书中对此都有集中的论述。我仅举几个例子以飨读者。<br /><br />•地球的形状、浮动和转动<br /><br />现在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球体,悬浮在宇宙中,不停地自转和绕太阳公转。但古代的看法则完全不同,古代人们认为地球是平的,四周被大水围绕,只要一直往前走,一定会走到大地的边缘;同时,当时认为地球是被支撑和固定不动的,太阳系的所有星辰都以地球为中心旋转。地球是如何被支撑的呢?印度人认为在地面之下,有力大无穷的四只大象支撑着,大象则站在象征力量的乌龟的背上,乌龟又趴在首尾相衔的眼镜蛇上面。至于眼镜蛇又被何物托住,就不得而知了。巴比伦人则把地球当着在海上浮着的一座空山,并相信地球内部十分黑暗,是人死后的住处。这些观点现在看来十分幼稚、可笑,但古代能提出如此的假说已是相当杰出的了。<br /><br />历史学家通常认为第一个提出地球是圆的这个观念是希腊人。公元前六世纪,希腊哲学家兼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就说地球是圆的。首先定出地球两极、赤道和回归线的位置、划出子午线和经纬度的也是希腊人。在旧约以赛亚书四十22明确写道,“神坐在地球大圈之上,地上的居民好象蝗虫。他铺张穹苍为幔子,展开诸天为可住的帐棚。”“大圈”一词在希伯来原文中是指一个立体的球面而不是一个平面的弧形。这一本《圣经》清楚地启示了地球的形状。以赛亚书写成于公元前七世纪末到八世纪初,先于毕达哥拉斯的假说二百年,早于哥伦布斯的航行两千多年。<br /><br />地球静止不动的“地心说”观点直到哥白尼于公元 1549年提出“日心说”后才被打破。十七世纪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方可解释地球之所以能悬浮在太空,乃是地球和太阳之间引力相互平衡的缘故。哥白尼的“日心说”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现代天文学的理论基础。然而,关于地球的悬浮和转动,《圣经》早就指明了。&lt;约伯记&gt;是《圣经》中最古老的经卷之一,成书的具体时间难以考证。书卷的主人翁约伯是公元前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人物。不少学者认为约伯记的成书时间要早于摩西五经(成书于公元前 1400年左右),也有学者认为此书写于以色列民族被掳回归之后(公元前六世纪)。不管怎样,&lt;约伯记&gt;起码比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早两千年以上。〈约伯记〉已指出地球是悬浮在太空的,“神将北极铺在空中,将大地悬在虚空;将水包在密云中,云却不破裂。”(伯二十六7~8)<br /><br />由于地球的自转,才有昼夜之分,这是几百年前人们才懂得的事情。而成书于公元一世纪的新约《圣经》对此早有暗示。主耶稣谈到何时再来审判世界时就提示过。他说:“人子显现的日子,也要这样。当那日,人在房上,器具在屋里,不要下来拿;人在田里也不要回家。……我对你们说,当那一夜,两个人在床上。要取去一个,撇下一个。两个女人一同推磨;要取去一个,撇下一个。”(路十七30~35)两个人在田里干活,是指白天。两个人在床上是夜里;女人推磨多在清晨和傍晚。为什么耶稣再来的时刻既是白天又是夜里,既是清晨和傍晚呢?因为,主耶稣再来的时刻,在全球不同的地方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在中国是中午,在美国却是午夜,在其它地方可能是早上或傍晚。主耶稣这样说,明确地启示人们:地球是不断转动的,神的救恩是普世的,神的审判是全球性的。<br /><br /><br />•地球的风向系统<br /><br />太阳的照射和地球的旋转是形成地球风向系统的两个主要因素。乔治•哈德里(George Hadley)于十七世纪第一次提出空气在赤道——两极回流的理论。赤道的空气受热上升,两极的冷空气因此会向赤道移动;赤道上升的热空气流向两极,受冷后下降。如此循环往复不已。这种风向模式被称之为“哈德里窝”。到十九世纪,科用奥利斯(G.G.Corioli s)发现,一个在旋转体表面移动的物体的运动方向会向右或向左偏斜,被称之为“科里奥利斯旋转力( The Coriolis Force)。其后费瑞尔( William Ferre)证实科里奥利斯旋转力也适用于地球的风向系统,即费瑞尔定律:由于地球的旋转,北半球的风向右偏斜,南半球的风向左偏斜。哈德里窝是由太阳的直射和斜射引起,费瑞尔定律则因为地球的旋转。这两大因素共同作的结果,使地球形成了东南、东北季风带,南、北回归线无风带,南、北西风带等一套复杂的风向系统。<br /><br />然而,早在公元前,《圣经》就指明这个风向系统了。〈传道书一6〉写到:“风往南刮,又往北转,不住地旋转,而已返回转行原道。”“风往南刮,又往北转”是指哈德里窝(赤道——两极回流):“不住地旋转”即指费瑞尔定律;“而且返回转行原道”说明这样的风向是有规律的。这一节经文仅21个字,却高度准确地概括出地球风向系统的主要特点。<br /><br /><br />•水文学<br /><br />水文学是研究水的蒸发、凝结和化为雨、雪下降等现象的关于水的循环的科学。这种水循环的理论直到十六、十七世纪才被接受。为水文学理论作出贡献的伯罗(Pierre Perrault)和马利奥特( Edme Mariotte)发现法国塞纳河的流量与雨量有密切关系。后来,天文学家哈莱(Edmund Halley )的资料也支持水循环的理论,认为雨、雪的下降和水的蒸发是彼此制衡的。<br /><br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圣经》已明确地记载了水循环的理论。“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满。江河从何处流,仍归还何处。”(传一7)何等隽秀、优美的诗歌语言,简洁、准确的科学描述!<br /><br /><br />•气压<br /><br />压力是物质所给予每个接触面的重量。空气是气态物质,有重量,也必然产生压力。物埋学家加俐略在十七世纪从观察中已猜测到空气有重量。是他的学生托里拆利(Torricelli)于公元1643年用实验证明空气是有重量的。把一支真空的唧筒插到井里时,井水可顺唧筒上升,但不能超过三十三尺的高度。他想是井水上面的空气的重量所产生的压力把井水压入唧筒的;因空气的重量是一定的,所以产生的压力也是一定的。他用比重比水约重十三倍的水银做实验。他用一支48寸的玻璃管,玻璃管一端封闭,一端开口。他将水银注满玻璃管,然后将开口一端倒插入水银槽中。此时,玻璃管巾的水银下跌了18寸,留下18寸的真空,水银柱的高度保持在30寸。这样,他不单证明了空气有重量,而且证明空气的压力所产生的重量相当30寸水银的重量。第一支气压计就这样诞生了。<br /><br />早在托里拆利数千年前,《圣经》就指出空气有重量了。“神明白智慧的道路,晓得智慧的所在。因他鉴察直到地极,遍观普天之下。要为风定轻重,又度量诸水。”(伯二十八23~25)。“下流人真是虚空,上流人也是虚伪,放在天平里就必浮起;他们一共比空气还轻。”(诗六二9)显然,《圣经》中启示的空气有重量,既有道德方面的喻意,又有真正的科学内涵。<br /><br /><br />•洋流及海洋航道<br /><br />从古至今,多数人都以为海洋是不流动的“一潭死水”。其实,海洋是一个循环流动系统。底层海水的流动被称之为洋流。直到二十世纪,人们仍认为海洋深处没有洋流存在。后经一系列研究,证实南大西洋海底有洋流存在。但因缺乏直接证据,仍被怀疑。六十年代中期,科学家们借助于现代摄影技术,发现海洋深处有涟漪和被冲刷的现象;透过涟漪,观察到洋流冲击海底沉积物的现象,海底洋流的存在才被最终证实。<br /><br />美国科学家毛瑞(Matthew Fontaine Maury)是海洋航道的发现者。他从航海志中详细研究海上的风向和洋流情况,从中归纳出横渡大西洋的理想航道,成为日后国际公认的航道的基础。毛瑞所著的《海洋物理学》仍是当今研究季风与洋流相互关系的基本教科书之一。是他第一个指出,由于季风和洋流的相互作用,使海洋成为循环不息的系统。<br /><br />富有启迪意义的是,毛瑞关于海洋航道的灵感是来自《圣经》的启示。有关毛瑞生平的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次毛瑞卧病在床,每天晚上由他儿子读《圣经》给他听。有天晚上当他儿子读到诗篇八第8节,“海里的鱼,凡经行海道的,都服在他的脚下”时,他猛然联想到海底航道问题。他说:“如果上帝说大海中有航道存在,那么我病愈后,一定要把它们找出来。”毛瑞于1873年去世。毛瑞的故乡维吉尼亚州于 1923年在首府Richmond为他建立纪念碑,碑文载明毛瑞的灵感源于《圣经》。<br /><br /><br />•电磁波<br /><br />1820年,哥本哈根的物理学教授奥斯特发现,如果让电流从一支悬挂的磁针旁通过,磁针会发转动。他的发现传到巴黎后,法国物理学家安培立刻想到电流与磁铁应是同等的。他用实验证实了他的想法:两条通电的导线会因它们电流方向相反或相同而吸引或排斥。安培的实验又启发了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他想,既然电流有磁性作用,磁铁也应该产生电流。经过十载的努力,他的实验成功,为日后电动机和发电机的问世奠定了理论基础。<br /><br />1864年,数学家马克斯韦( Maxwell)用数学证明,任何电或磁的改变,都会向空间放出能量,此能量以波的形式传递,其中电的方向与磁的方向相互垂直,而它们又都与前进方向垂直,并证明它们在真空中传递的速度等于光速,此波被称为电磁波。1887年,赫兹(Hertz)用震荡电路放射出电磁波,支持了马克斯韦的光电理论。1896年,意大利人马可尼(Marconi)首次用人造电磁波传递信息,建立了第一座无线电发射和接收电台。<br /><br />在古代,人们对电、磁的知识是相当贫乏的,直到 1749年,富兰克林才提出闪电是电荷流动的假说,并于 1753年做了他那著名的风筝实验,借连接风筝的铜线把云层中的电荷引进实验室。可是远在三千多年以前,《圣经》就预言了无线电通讯的科学成果:“你能发出闪电,叫它行去,使它对你说,我们在这里。”(伯卅八35)那个时代的人描述电磁波,唯一的可能是闪电;事实上,闪电所放出的电光就是电磁波!约伯记的这句经文,也可解释为用电和磁来传递信息。比马可尼早数十年,摩尔斯( Morse)于 1844年成功地借有线电报传递了信息。人类首次用有线电报所传递的话是《圣经》中的一句经文,“谁不知那是耶和华的手作成的呢。”(伯十二9)<br /><br />随着科学的深入发展,人们发现&lt;约伯记&gt;卅八章35节这句经文包含着更深的意义。电磁波可用电子加速的方法制造,也可由原子内部的电子发出。原子核所含的质子数,决定了核外电子轨道的半径;在不同半径的轨道上运行的电子所具有的势能各不相同。当激发电子由一个轨道跳到另一轨道时所放出的电磁波的波长也不相同。分析其波长,就知道是什么元素了。科学家们正是通过分析其他星球所放射的电磁波来了解该星球有何种元素的。<br /><br />另外,红移现象( Red Shift)告诉我们,当一个星球远离地球而去的时候,它所放射到地球的可见光的波长会变长,即向红光方向移动,反之亦然。这样,测定其电磁波波长的变化,我们便可知道该星球是以何种速度离开或接近地球了。所以,物体所发射的电磁波,不仅可以告诉它们是谁,而且告诉它们正向什么方向运动。<br /><br />想想电磁波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这种“指示”功能,再来读&lt;约伯记&gt;这句经文,“你能发出闪电,叫它行去,使它对你说,我们在这里”时,神的智慧是多么令人赞叹呵!<br /><br /><br />•割礼<br /><br />割礼是《圣经》中记载的仪式,男婴出生后第八天,要割去生殖器的包皮,作为以色列民族与神建立誓约的标记。(创世记十七10~13)《圣经》记载了以色列人的祖先亚伯拉罕为儿子以撤行割礼。“以撒生下来第八日,亚伯拉罕照着上帝所吩咐的,给以撒行了割礼。”(创二十一4)割礼不仅有属灵的意义,要除掉以色列人及其后裔心中的污秽,而且在医学上也是有益的。包皮垢菌与女性子宫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有人统计过,非犹太妇女得宫颈癌的机率比犹太妇女高近 10%。 <br /><br />但是,割礼为何要在出生后第八日进行呢?《圣经》没有解释理由,只说是神的吩咐。直到近年,这个谜底才被揭开。本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科学家在食品中发现一种物质,被称为维生素K,可以防止婴儿出血,因为维生素K可以促进血凝素在肝脏合成。维生素K可由人体小肠内的细菌合成。由于新生婴儿小肠内的细菌不多,缺乏维生素K,血凝素含量相对减少,故易引起出血。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婴儿在发育过程中维生素K的合成情况时发现,婴儿出生第三天,血液中血凝素的浓度只有正常值的30%,而第八天达到110%,然后再降回到正常的浓度。考虑到三、四千年前那种缺医少医的远古年代,婴儿出生第八天是行割礼的最好时机。神对世人的爱是这样地无微不至。<br /><br />《圣经》中关于科学的预见,从天文到地理,从陆地到海洋,从动、植物到人类,涉及面广,丰富多彩。以上我仅举出几项大家所熟知的事实作为例子。每当我读到、想到。讲到这些例子时,内心都一次又一次地深深被激动。象地球的浮动和转动,地球的风向系统和水的循环都是极为宏观的现象,非高踞于地球之上,不得窥其全貌。电磁波的特性、血凝素的功能也只有物理学、医学发展到今日方能阐明。然而,几千年前,人们既无飞机、雷达,也不能发射卫星、飞船,更不知细菌、维生素、电、磁为何物。在那个时代写下的《圣经》怎么能如此清晰、准确地揭示这些自然现象的本来面目呢?这再次无可辩驳地说明《圣经》是神所启示的话语,使我们清楚地知道耶和华我们的神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是自然科学家的研究灵感的源头。<br /><br /><br />  <br /> <br /> <b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2.7.2006 16:11:30 | 只看该作者
ding......... <!--emo&^_^--><img src='style_emoticons/<#EMO_DIR#>/happy.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happy.gif' /><!--endem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11.6.2009 19:53: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11.6.2009 23:43:25 | 只看该作者
写在前面的几句话:本帖是综合以前我写的几个帖子而成。以前写的帖子,批判基督教的语气激烈,让一些网友反感,有违我当初花时间花精力写帖的初衷。所以重新整理甚至重写以前的一些帖子。真诚地希望不管是已经信了基督教的还是想要信基督教的人,都能够放下自己的偏见,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仔细地阅读思考我的帖子,并倾听你们的良知和理智的声音。谢谢。
-----------------------------------------------------------------------------

              剖析科学与基督教信仰的一个矛盾

                   --- 嘁哩喀喳

一。科学与基督教信仰的矛盾

  很多人会说,宗教和科学是不同范畴的东西,不见得会矛盾。的确,一般来说,宗教不一定和科学矛盾。但是,基督教信仰的的确确和科学矛盾了。为什么呢?因为基督教和科学对几个***同样的问题***给出了矛盾的答案。

  在我们进入正题之前,我们先说明一下基督教的经典“圣经”在基督教信仰当中的地位。按照基督教的信仰,“圣经”是“全知全能”的“神”默示的,是“无误”的。我们摘录基教杂志《海外校园》:

  因为圣经是上帝的话语,上帝是不能说谎言的(以赛亚书55:10-11;约翰
  福音17:17;提多书1:2;希伯来书4:12),所以圣经是完全真实的,不会有
  错误。上帝的话语被形容为“真实的道理”(哥林多后书6:7;歌罗西书1:5;
  提摩太后书2:15;雅各书1:18)。圣经无误并不单单是关于圣经的理论;也
  是圣经教训本身的一部分。

  现在,我们来看“圣经”关于宇宙和生命起源地描写:(“创世纪”第一章)

    1 起初神创造天地。
    2 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3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4 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
    5 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
    6 神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
    7 神就造出空气,将空气以下的水,空气以上的水分开了。事就这样成了。
    8 神称空气为天。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
    9 神说,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事就这样成了。
    10 神称旱地为地,称水的聚处为海。神看着是好的。
    11 神说,地要发生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并结果子的树木,各从其类,果子都包着核。事就这样成了。
    12 于是地发生了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各从其类,并结果子的树木,各从其类,果子都包着核。神看着是好的。
    13 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三日。
    14 神说,天上要有光体,可以分昼夜,作记号,定节令,日子,年岁。
    15 并要发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事就这样成了。
    16 于是神造了两个大光,大的管昼,小的管夜。又造众星。
    17 就把这些光摆列在天空,普照在地上。
    18 管理昼夜,分别明暗。神看着是好的。
    19 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四日。


  显然,“圣经”的描写和科学的结论矛盾了:

    “圣经”:人类的历史和地球的历史只差几天。(“六日创世”)
    科学:人类的历史大约三百万年,而地球的历史大约四十六亿年。

    “圣经”:人和恐龙在同一天被造。(地上的动物都在第六日创造)
    科学:恐龙几千万年前就灭绝了,人类的历史却只有大约三百万年。

  对这个矛盾,我知道的基督徒们的回应有以下五个:

1)把“六日创世”解释成“六阶段创世”。
2)捏造出一个“二次创世”。
3)科学可能错了。
4)“神”造的东西可以是有年龄的
5)“create”和“made”的狡辩


  下面,我们来一一剖析和反驳基督徒们的这些辩解。

二。驳斥基督徒们的辩解

1)基督徒们的回应之一:“六日创世”的“日”并不是正常的一天,而是很长的时间,这种解释把“圣经”描写的“六日创世”改成了“六阶段创世”。

  反驳:其一,“圣经”反复提到“有晚上,有早晨”,强烈暗示了这里的“六天”就是平常意义的“六天”。其二,“六阶段创世”并没有“圣经”依据。相反,“圣经”在别的地方反复提到过“六日创世”。例如:

出埃及记 20:11 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

出埃及记 31:17 这是我和以色列人永远的证据,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第七日便安息舒畅。

  请大家想一想,如果“六日创世”的“六日”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六天”,而是几十亿年的的话,那么,上面引用的“出埃及记 20:11”里说的“第七日”也就是基督教的“安息日”又该是多少亿年呢?要基督徒们在几亿年(即“安息日”)里不工作是不是很可笑呢?

  所以,“六阶段创造”的辩解是站不住脚的。

2)基督徒们的回应之二:“二次创世说”。

  “圣经”“创世纪”的前两节是这么写的:

    1 起初神创造天地。
    2 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基督徒们辩解说:这第一节和第二节经文之间是一段很长很长的时间。“神”创造世界创造了两次,第一次“创世”只用第一节经文提一下。第二次“创世”由第二节开始,这才是描写创造我们现在居住的这个世界的“创造过程”。如此一来,我们一开始提到的科学和“圣经”的矛盾就不存在了。基督徒们可以狡辩说:宇宙啦地球啦恐龙啦都是在“第一次创世”的时候创造的。而关于第一次“创世”“圣经”里只有一句话,我们就很难再找得出矛盾来了。

  这个解释高明吗?哈哈,这个解释只能叫弱智。完全是不认真读“圣经”的基督徒们想出来的。

  我们来看一看着第一节“经文”的中英文:

    1 起初神创造天地。
     In the beginning God created 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

注意,这第一节“造”的是“天地”,英文是“heavens and the earth”。再看看上面引用过的“出埃及记”经文的中英文对照:

出埃及记 20:11 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
For in six days the LORD made 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 the sea, and all that is in them, but he rested on the seventh day. Therefore the LORD blessed the Sabbath day and made it holy.

出埃及记 31:17 这是我和以色列人永远的证据,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第七日便安息舒畅。
It will be a sign between me and the Israelites forever, for in six days the LORD made 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 and on the seventh day he abstained from work and rested.'"

  显然,上面的经文明确地说了,“六日之内”,耶和华创造了 “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而这里的“天地”正是“heavens and the earth”,也就是第一节经文“起初神创造天地”里说的“天地”。所以,“创世纪”第一节经文说的“神创造天地”就是包括在“六日创世”之内。也就是说,“第一节经文和第二节经文中间有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的说法是不符合“圣经”的。

  其次,从写作的逻辑上看,第一节是总纲,说“神创造天地”,然后接下来的“经文”详细描述这个“神创造天地”的过程。这样才是合乎逻辑的理解。

  总之,“二次创世”的说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3)基督徒们的回应之三:科学可能错了。

  有些基督徒只是说,科学可能错了。这个,我是承认的。科学不等于是真理,科学的确有可能错了。但是,如果一个信仰是基于科学***可能***错了的基础之上,这个信仰是不是有点不大靠得住啊?

  还有些基督徒,卖弄科学的术语,好像自己证明了科学的确是错了一样!对于这样的基督徒,倒是好回应得很。关于年代的测定,全世界不同国家几十个实验室的科学家们用不同的方法测定,其结果都是一致的。如果有哪个基督徒自认为自己证明了科学测定的错误,能不能请基督徒们写出一篇科学论文,发表在严肃的科学杂志上?果然能做到的话,我愿意深入地探讨“科学可能错了”的问题。对了,还得多说一句:基督教自己办的杂志不算,我们要看的是严肃的科学杂志。

4)“神”创造的东西是可以有年龄的

  这个辩解是说,基督教的“神”耶和华造亚当夏娃时一造出来就是成年人。因此,也可能地球一造出来就像是已经46亿年了。如果仅仅是地球年龄的矛盾,这个解释不管如何匪夷所思(按照这种说法,整个宇宙的“真实的年龄”只有几千年,呵呵),至少逻辑上还是讲得通的。但是,这个辩解却无法解释恐龙的矛盾。总不能说,恐龙从来没有真正地存在过,而是这个“神”吃饱了没事干,造了一些“看起来”已经几千万年的恐龙化石埋在地下吧?事实上,恐龙只是我们举出来的一个代表而已,还有很多很多的古生物化石,科学家们测定下来,其年代也远远超过了人类这几百万年的历史。如果要照着基督徒们的这条思路解释下去的话,这个 “神”还得造出很多很多的古生物化石,还得让这些古生物化石的年代看起来都各不一样,然后还得把这些各种各样的古生物化石埋在地下。。。请基督徒们自己说说,这样的解释是不是很荒谬啊?

5)“create”和“made”的狡辩

本文的初稿在网上发出以后,基督徒们又搞出一种狡辩来迷惑人。这种狡辩玩的是文字游戏:

    所以,创1:1时讲到神起初的创造,用“create”,或简称“初造”;出20:11和31:17都是
    讲到撒旦背叛之后神的恢复,用“made”,或简称“复造”,包括恢复天空、旱地、产生各种
    生命,最后造人。

这种狡辩是为“二次创世说”找理由的狡辩,很容易驳斥,只能迷惑那些希望自己被迷惑的基督徒们。请大家仔细看看:

创世记1:1 起初神创造天地。
In the beginning God created 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

出埃及记20:11 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
For in six days the LORD made 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 the sea, and all that is in them, but he rested on the seventh day. Therefore the LORD blessed the Sabbath day and made it holy.

创世纪第一节里的“造天地”的“天地”是指 “heavens and the earth”,出埃及记里的“天地”也是指“heavens and the earth”,而这两段经文一处用“create”,一处用的是“made”,由此可见,“圣经”里面有关“创世”的部分,“create”和 “made”是通用的。

再看下面这一段:

创世记2:3 神赐福给第七日,定为圣日,因为在这日神歇了他一切创造的工,就安息了。
And God blessed the seventh day and made it holy, because on it he rested from all the work of creating that he had done.

这里更明显了,“六日创世”的工作也用的是“create”。



  结论:基督教的信仰和科学是矛盾的。这是不容狡辩的。这“圣经”的旧约其实就像是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而已,反映的只是古人对很多不理解的问题的认识而已。基督教的信仰却非要把这样幼稚而且荒唐的东西抬到“真理”的高度,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11.6.2009 23:44:32 | 只看该作者
冯骗子的书,居然也有人会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13.10.2009 02:11:30 | 只看该作者
有一个人走在沙漠里,他非常口渴,这时他看见前面有一个女孩手里拿着一杯红色嘚果汁,于是他走上去问:“请问那个果汁可以給莪喝麽?”那个女孩犹豫叻下,还是給他叻。那个人喝完后又问:“请问还有麽?”女孩说:“请等下个月吧”


针刺毡
低密度松软毡
羊毛球
汽车靠背
毛毡件



汽车坐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3.6.2024 01:05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