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查看: 177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佛学66句震撼世界的禅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4.4.2010 15:44:5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本帖最后由 風雲 于 14.4.2010 17:07 编辑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3.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4.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5.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6.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7.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8.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9.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10.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11.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2.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3.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14.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15.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16.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17.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18.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19.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里,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20.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21.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22.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23.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24.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25.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26.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27.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28.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29.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30.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31.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32.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33.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34.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35.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36.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37.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38.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39.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40.沉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41.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42.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43.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44.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45.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46.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47.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48.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49.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50.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51.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52.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53.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54.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55.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56.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57.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58.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59.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60.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61.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                 


62.恶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你愈骂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识。                 


63.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                 




64.如果一个人没有苦难的感受,就不容易对他人给予同情。你要学救苦救难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难。                 


65.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66.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这一切。    

2#
发表于 15.4.2010 09:07: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1.12.2011 20:41: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1.12.2011 21:51:17 | 只看该作者
佛说国破家亡,忍耐安详,觉悟涅磐经——《八大人觉经》

佛说八大人觉经

后汉沙门安世高 译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

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

误尽苍生是佛教22 入国破国

道士批判佛教有三破论,既入家破家入国破国入身破身。历史记载释迦创教后连破三国。

释迦摩尼一出生投胎就克死了母亲。这就是入身破身。一长大就抛弃父母妻儿远走他方,这就是破家。建立僧团后,最初信佛教的两大国王没一个善终的,拘萨罗国摩羯陀国两位信佛国王均遭其子篡位弑杀。这就是破国。其中遭受家破人亡之灾最惨痛的还数是释迦摩尼自己故乡。迦毗罗卫。

迦毗罗卫的王宫。还没有中国的城隍庙大。疆域方圆三十里。城区不过长宽一公里左右。比北京一个标准的大学面积相差不多。一个铁人三项下来估计就能跑遍此国。后来佛教传到中国把释迦摩尼说成太子。要知道太子,一国皇位继承人,储君。非得一个大帝国不可。释迦摩尼的父亲其实也就是一个城镇头领,王位都可能不是世袭而是类似蒙古女真的部落大人。

参照中国历史,释迦族的地盘和努尔哈赤的宁古塔部落差不多大。论职位也就是个明朝下的指挥使。和刘邦当年的亭长职位差不了太多。佛教的经书也就是忽悠一下中国人而已。迦毗罗卫确实只是中国一个卫所级别的行政单位。

释迦摩尼,放弃了弱小的祖国。决定是很理性的。与其在一个朝不保夕的国家残喘。还不如寻找一个强大的霸主。释迦出家,并非放弃。而是一种发展壮大。走出了尼泊尔小山堡,顺大河而下,逐步走到印度中原地带的大国摩揭陀国。摩国,相当于当今的美帝。释迦摩尼的国家迦毗罗卫小得不能再小。以至于释迦摩尼传道时候通常说自己据萨罗国人。

管子就曾经劝齐王,不要重用抛弃卫国王位继承权的公子开方。觉得此人有野心。不爱自己的父母之邦和身份地位,屈身服侍他人,人情上说不过去。释迦摩尼也对自己的国族丝毫不关心。将同胞存亡视而不见。舍弃小邦,创立了大教。

当时印度的霸主国家摩国完全可以出兵拯救释迦摩尼的种族免于灭亡。但是信奉佛教的国王选择的是让释迦族被宗主国拘萨罗灭亡,然后兴兵讨伐释迦族宗主国,一石二鸟。而释迦摩尼自己作为教团领袖安居摩国无恙。对国家的灭亡无动于衷。倒是释迦的弟弟提婆亲自参与了摩国的弑君篡位政变。行为不亚于齐国的卫公子开方。

释迦摩尼刚悟道时,憍萨罗国太子只陀和富翁合伙捐了一座园林给释迦摩尼创立教团。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只树给孤独园。简称祗园精舍。旁边的土堆埋过少女孙陀利,前面的大坑埋过战遮女。

如此虔诚的太子带动了父亲波斯匿王一起信佛。父子两人成为佛教的大护法。可惜的是佛教却护不了他们。

《法句譬喻经》卷一所述,太子之弟毗流离欲篡位自立,乃弑波斯匿王,并入东宫斫杀太子只陀。当时只陀了悟世间无常,因此心无恐惧,甘心受刀。而《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六则谓,毗流离王灭迦毗罗城之后,凯旋回国时,只陀在深宫与宫女娱乐。由于弦歌声外扬,毗流离王闻之乃告大怒,并诘问太子︰‘何以不辅佐政事,反而耽溺于娱乐?’太子答云︰‘因为不忍杀戮人命。’毗流离王大怒,遂加以斫杀。

别说释迦摩尼的好友兼徒弟,就是佛的骨肉同族的迦毗罗也难免南京式大屠杀的惨祸。

迦毗罗本是憍萨罗国附庸。按照增一阿含经的说法,波斯匿王和释迦摩尼同岁。释迦成佛的时候,波斯匿王继承父位。随后向释迦族求婚,得一婢女摩利为夫人。然后生下琉璃太子。因为释迦族瞧不起婢女所生的琉璃太子,故此他即位后发兵灭了迦毗罗。

奇怪之处是,如果琉璃是太子,那么释迦摩尼刚刚建立佛教是捐精舍的那位只陀太子又是哪里来的?琉璃到底是正常即位还是篡位说法也不一定。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六谓王随寿在世,命终之后,毗流勒为王。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八谓王乃因太子毗流勒篡位,王于求援途中,难耐饥渴之苦,食萝菔及河水,旋猝病而亡。

可以肯定的是迦毗罗卫是琉璃王所灭。据增一阿含记载,迦毗罗卫有居民一亿。是的,一亿。大家没看错。是时,流离王杀九千九百九十万人。跑了一万。中国人口突破一亿,已经是大清朝乾隆年间了。就是统一天下的大秦帝国那时候也不过两千万人口。如果释迦族有这么多人,早就打遍天下无敌手,建立横卡欧亚非的大帝国了。这位琉璃王也真不容易。居然把这么人口众多地域狭窄的国家给灭了。而且一次战役屠杀了近亿人口。成吉思汗打了一辈子战也没能杀了这么多人。

阿含经的解释是,释迦族人口众多,武器先进,训练有素。就是不愿意杀生,故此束手待毙。人侵略者杀戮奸淫。

释种闻坏流离王众。是时,诸释即呼奢摩童子而告之曰:“汝年幼小,何故辱我等门户?岂不知诸释修行善法乎?我等尚不能害虫,况复人命乎?我等能坏此军众,一人敌万人。然我等复作是念,然杀害众生不可称计。世尊亦作是说:‘夫人杀人命,死入地狱;若生人中,寿命极短。’汝速去,不复住此!”

是时,流离王复至门中,语彼人曰:“速开城门,不须稽留!”是时,诸释自相谓言:“可与开门,为不可乎?”尔时,弊魔波旬在释众中作一释形,告诸释言:“汝等速开城门,勿共受困于今日。”是时,诸释即与开城门。是时,流离王即告群臣曰:“今此释众人民极多,非刀剑所能害尽,尽取埋脚地中,然后使暴象蹈杀。”

尔时,群臣受王教敕,即以象蹈杀之。

时,流离王敕群臣曰:“汝等速选好面手释女五百人。”时,诸臣受王教令,即选五百端正女人,将诣王所。

五百女人皆骂王言:“谁持此身与婢生种共交通?”时,王瞋恚,尽取五百释女,兀其手足,著深坑中。

阿含经说开门放敌军入城是魔王幻化释族人建议。谁知道放弃抵抗是不是魔王幻化呢。印度教说释迦摩尼是第九化身,专门说假话欺骗坏人让他们受报应,恐怕是因此有感而发。

当憍萨罗国大军的铁骑蹂躏释迦族小小地方时候,释迦摩尼很稀奇的得了头痛据说不能出门。神通也好,说法也好,都无法改变释迦族被灭的悲惨命运。大家一下对释迦摩尼就没了信心了。释迦摩尼只好又用因果来解释为什么自己的民族应该被奸杀掳掠。因为上辈子他们是打鱼的,吃鱼太多了。自己因为上辈子打了一条大鱼鱼头几下得了头痛云云。

释迦摩尼每次遇到难题都用因果来解释,也被总结为一条铁律。定业难转。也就是说释迦摩尼的方法能解决一些不定业。至于定业那是无法解决的。可是按照因果律,那件事不是前生注定的呢?佛的这种解释,道理一个笑话。有个怕老婆的人,说自己不怕。和大家吹牛,说自己家里大事都是自己决定小事才听太太的。正说得高兴太太来了。此人立刻改口,说我们家从来也没大事。

另外一位和佛关系亲密的国王,是摩羯陀国的频毗婆罗王是最早信仰佛教的君主。其结局确比其他人都惨。被儿子阿阇世太子关在牢中活活饿死。

迦毗罗卫,拘萨罗,摩羯陀三国的破国之灾,足以证明信佛教不可能有什么福气。也改变不了什么。只证明了定业难改。佛教逼得不得不重新捡起地狱天堂甚至建立净土来平衡信徒的心理。彻底走到释迦创教之初大力反对有神论的反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1.12.2011 21:51:41 | 只看该作者
佛经:古印度人集体创作,杂乱愚昧,落后迷信

佛教起源于约2500年前的印度地区,当时当地还没有文字的记载方式。因印度河文明毁灭后,落后的雅利安人只有口头相传的作品。再次出现文字约在列国时代之初,流传至今的最古文字是阿育王(约200BC)所刻的铭文。所以,佛教的原始传播方式是靠口传。先是佛陀传讲给他身边跟随的人听。佛陀死后,就靠他的弟子用口传的方式,把从佛陀那听来的再传给别人。

佛经最初的几次结集,就是由佛弟子口诵出经文,然后大众一起合诵。连最权威的《阿含经》也是经过师徒口传的形式流传,最初并没有文字的记载。由于专恃于谙诵而不著竹帛,所以意义难免出现错误。相传佛的大弟子阿难有一天到一个竹林,听到一个比丘正在诵《法句偈》中的“若人生百岁,不见水老鹤,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见之。”就告诉他:“这不是佛语,原文应该是‘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了解之。”比丘因语音相近,将“生灭法”念成了“水老鹤”,意义大相径庭。而那时佛陀死还没多久,佛经竟然错到这种程度了。

罗杰·菲德勒(RogerFidler),美国Colorado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的驻校专家,在他的专著《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Mediamorphosis:UnderstandingNewMedia)一书中说到:“当故事从一个族群传递到另一个族群或是代代相传时,他们势必丢失了许多他们原有的意思和来龙去脉,最终变得不可理解或成了隐喻。”,也就是说,口口相传在穿越时空时是不稳定和不可靠的。

佛陀死后四五百年,印度佛教四分五裂,不断分化,最后形成二十派。虽然他们都尊奉《阿含经》,但由于口传的原故,不可避免的,各派的阿含经已各不相同了。一直到了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之后,《阿含经》才被书写成文,到公元7世纪时,还存在上座部、大众部、正量部、化地部、饮光部、法藏部、有部的七种不同梵文本。而口头传承佛经的传统仍长久地保留着,如到中国传教的一些印度、西域僧人仍能整部地诵读经律,然后由人写成梵文,再译成汉文。

现代传播学理论认为,人们在接受信息传播时,其信任程度与传播层次成反比。信息转述层次越多,其信息损失或变形越严重,可信性就越差;传递层次越少,可靠性强,可信性也越强。从佛经的传播途径来看,连最重要的阿含经,都是经过了口口相传四五百年后才成文字的,其间已经过了5-6代人,几百几千个人的口。毫无疑问的,原本的信息早已严重损失或变形了,其可信性已是极差了。虽然,经里处处写“佛说”,而事实上,是不是真的佛说的?是不是佛说的原话?都将永远是个谜了!

所以,以其说佛经是佛说的,还不如说是落后迷信的古印度人群体的“创作”。他们在口传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再加上自己的解释和理解,添油加醋,加酱加料,歪曲篡改。几百年后,就集体创作出了这一本又一本的佛经,里面充满了当初印度的种种迷信传说,杂乱无章,矛盾丛生,处处可见古时人的无知猜想和愚昧思想。可悲的是,这些佛经越混乱难懂,越是让无知的人着迷,竟让一代又一代无知愚昧的佛徒们,捧为最圆满深奥的真理,而如痴如醉,成了他们面对生死和人生痛苦时的麻醉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9.6.2024 17:00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