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查看: 4325|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亚青寺阿秋法王宏光身圆寂的殊胜瑞景(大福报者得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6.9.2011 21:22: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扎西拉姆 于 7.9.2011 10:18 编辑

不接受密法和上师的同修请尽量不要看,更不要评论!!!

亚青寺法王蒋阳龙多加参尊者(阿秋喇嘛)于2011年7月23日(藏历六月二十三日)示现圆寂,已经过了7天保密的期限亚青将于四十九天内开放参拜法体,之后举行荼毗 !
2011年藏历5月23日(农历6月23日,阳历7月23日)凌晨2:15分,大恩根本上师众生解脱的依怙主喇嘛阿秋仁波切(蒋阳龙多加参尊者)示现法相色身圆寂。经历7天圆满后,从今日起(7月31日)早晨开始对外公示。法王阿秋喇嘛成就虹光身的法体已缩小成常人的一肘高大小,实为大圆满成就的特征.此外,在法王阿秋喇嘛圆寂前约一小时左右,一位汉族医生拍了一张照片,照片上的阿秋喇嘛无有实际身体影像,为各种光体.布)

大恩阿松上师强调:“自心行于正法,则刹那未与上师分离。此时此刻,所有弟子勿执著于外相,勿奔到亚青寺瞻仰喇嘛仁波切。应更加精勤忏悔!清净持戒!依教实修!道友和合!以如是善行挚诚祈祷大恩上师乘愿再来。”

喇嘛仁波切遗教

上师说,喇嘛仁波切圆寂前非常欢喜、非常欣慰,宣说了两则遗教:

一,喇嘛说:“我自幼时起一直念诵玛尼(观音心咒),相续中也有少许的慈悲心,玛尼(观音心咒)的功德不可思议,所以我的身骨大概对众生也会有些利益,你们不许为我建塔,烧出来的东西全部用来利益众生,你们要将…………”并嘱咐了专门负责此事的弟子,见到弟子郑重发愿一定会圆满奉持上师的言教,喇嘛极为欢喜。喇嘛直到圆寂前就是这样一直慈悲惦念有情众生。

二,喇嘛说:“我的大恩根本上师昌根阿瑞、大恩根本上师色拉阳智、大恩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都曾经授记我将会住世84年以上,今年我已经85,我已经圆满了上师的密意。”喇嘛为此极为欣慰。法-王直到圆寂之前,用尽其一生来对上师的教导不做丝毫违背而依教奉行,并为之深感欣慰。

华智仁波切曾说,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一定具有两种功德,一则对上师三宝有信心,二则对众生有慈悲心,喇嘛仁波切,用其最后的教导,给无量后辈的学子上了最最深刻的一课。



阿秋喇嘛法相集锦:http://xd-3.blog.163.com/blog/static/664367482011713101351124/

file:///C:/DOCUME~1/HU/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30189.png




file:///C:/DOCUME~1/HU/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9761.png

                             
法王阿秋喇嘛成就虹光身的法体已缩小成常人的一肘高大小,实为大圆满成就的特征

file:///C:/DOCUME~1/HU/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9869.png

虹身照片为汉族居士张录阳医生在法王阿秋喇嘛圆寂时一直守护在法王身边,法王在将近圆寂时,张医生用手机为法王拍下的照片。

2#
 楼主| 发表于 6.9.2011 21:24: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扎西拉姆 于 7.9.2011 10:21 编辑


这是在喇嘛法体坛城的护法杯里发现的舍利子


喇嘛荼毗法会期间亚青寺瑞象纷呈

在天上出现了阿秋喇嘛,在白玉那边所以人都看见了,刚刚一位朋友发给我了,她说这绝对是真的,她亲眼看见了,喇嘛千诺,这太奇迹了,太不可思议了!


喇嘛仁波切在亚青的天空中显现,我们所有人都在祈愿大恩上师早日乘愿再来


这是所有相片中最最殊胜的一张,法体旁的虹光坛城,用相机拍下,肉眼看不到。经阿松上师确认里面有很多佛菩萨,坛城右边的那尊是莲花生大师。有上师说这里面是极乐世界,坛城的正中阿弥陀佛


天空中无数空行护法架起了彩虹桥,寄托着无数僧尼希望的祥云时而出现在亚青的空中,上师您不管走到哪里,无常或是恒常,您总是功德深圆,诸佛密意之总集!


天空中无数空行护法架起了彩虹桥,寄托着无数僧尼希望的祥云时而出现在亚青的空中,上师您不管走到哪里,无常或是恒常,您总是功德深圆,诸佛密意之总集!

已是凌晨,喇嘛院子里仍然排满了等待的队伍。


顶礼伟大的喇嘛仁波切!

               

顶礼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

  

@空中舞者曲尼旺姆:阿秋喇嘛仁波切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金刚手菩萨的总集化身,此生已圆满人间度众教化事业,色相融入法界。在大恩喇嘛仁波切法体供养及荼毗法会期间,道友们在圣地亚青拍摄了一批珍贵的祥瑞图片,现与诸位道友分享,佛光熠耀,殊妙法尔,愿见者生信,速成菩提。


@空中舞者曲尼旺姆金刚天女的舞衣,把天际染红,心,已被泪灼热。(阿秋喇嘛仁波切荼毗图二)


@空中舞者曲尼旺姆身成光明,摄持三界。(阿秋喇嘛仁波切荼毗图一)

            


@空中舞者曲尼旺姆这金刚法界,是幻化,是妙海,是如如不动的法身!(阿秋喇嘛仁波切8月19日10

  

   @空中舞者曲尼旺姆是光,是花,是如我一般!

   

  

                          @境意无别:分享图片

  

   

@境意无别善妙的缘起,喇嘛圆寂日张医生拍摄到的铜朔莲师像,结果变成大恩上师的形象。这是上师给予具缘信众殊胜的加持……见者有益!(请放大看照片中的莲师像)。

               

@境意无别喇嘛法语:撒在江海之源头...凡所结缘者皆得往生。不用亚青寺来找我,我会来找亚青寺。

              

               

              

           


           

@加措活佛-慈爱基金恩师:您的慈悲化为阳光洒满整个宇宙! 恩师: 您的智慧化为甘露填满整个大海!恩师:您的禅顶化为云彩布满整个虚空!

            

@加措活佛-慈爱基金:感恩途中收到你的祝福,无论你在那里,心存善意念,佛光永远照耀着你!



@梁铁航:第一张图摄于火化法台,虚空中赫然出现不可思议的佛法坛城光圈,而且极其细微。



蒋华益西仁波切:我们的大恩上师啊,你慈悲加持弟子,不舍众生,再一次回来看望我们。让一切有情见闻解脱,生起了无比信心。上师并没有离开我们,一直加持摄受着我们,我们日夜思念着您,大恩上师啊,祈愿您早日转世回来 ~~大恩法王上师于荼毗第二天,在空中神奇真实显现。


                        


亚青一位道友在天空中也拍到了这样的显相,喇嘛仁波切向弟子们示现他并没有和我们分开。

                            

                        



   



如果照片看不到,请看这里: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57eca10102drxd.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6.9.2011 21:25: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扎西拉姆 于 6.9.2011 22:26 编辑

堪布阿曲(阿秋喇嘛)的故事(注:文中的堪布阿曲就是亚青寺的阿秋喇嘛。)

九四年夏,我随师入藏求学,途中见闻颇多新奇,而诸前哲之事迹亦深令人感动。堪布阿曲的故事是我在翻译格桑家听到的。格桑本人为研究藏传佛教之专家且和康藏众多大活佛如喜绕俄热、晋美彭措、安章竹巴、吐绒、莫扎等有很深的交往,且本人亦为宁玛巴之弟子。格桑不断求学佛法已数十年,依真正学佛弟子之作风,特别是有关上师方面,他的所说是不会有半点出入的。


  堪布阿曲原来只是很普通的一名扎巴,他的成就是因他对上师的至诚信心而达到的。作为一名普通的扎巴,阿曲在寺院里只负责打水、做饭,平时也和其他的扎巴们嬉戏玩笑。后来,寺院里的大活佛阿锐准备进山专修。阿曲带着一颗虔诚的心,毅然跟着上师进了山。阿锐活佛住在深山里。每当冬天时,大雪封山,茫茫一片,如白色的海洋,连鸟兽的踪迹都找不到。为了给上师煮茶吃饭,阿曲经常扒开深深的积雪,从雪层底下找到一缕缕的枯草,仔细地用刀割下来。雪漫漫下着,手和身体已被冻得失去了知觉,阿曲还在专心地寻找着枯草,终于积成了一大束。阿曲高兴的笑了。不顾身体的困乏,他踉跄地背着草赶回师父的山洞,开始给上师煮茶喝。他至诚地侍奉着上师,这样一直过了三十年。在这三十年中,由于太阳紫外线的强射和冬天的酷冷,阿曲浑身上下都被冻伤了。他脸上和手上的皮肤也因冻伤和紫外线的照射而变了形。现在,堪布阿曲的脸上的肌肉难活动,皮肤也紫黑紫黑的。
   
   被当作怀疑分子,阿锐活佛和阿曲被抓了起来。由于阿锐活佛长期打坐,双腿已不能自由活动。在通往聚集地时,阿曲双手倒捆着背着上师,走了几百里路。一路上,他精心照料着上师,终到了聚集地。管理人员忍不住问阿曲为什么这么做,阿曲说:“他是我的老父亲,我不想让他受苦。”听到阿曲至诚朴实的话语,管理人员不禁流下了眼泪,就破例偷偷地把这师徒二人放走了。

   后来,阿锐佛和阿曲又来到绒地继续修行。当时生活资源非常贫乏,为了供养上师,阿曲经常跑到甘孜、德格等地去乞讨,每当讨到一点酥油时,自己舍不得吃一口,阿曲赶紧收藏起来,以供养上师。这样又过了三年,在这在当中,阿曲没吃到一口酥油。
    文革期间,阿锐活佛被当作上层分子被看管起来。每当挨批斗时,阿曲就把上师背到会场,让上师座到地上,自己跪在旁边。每当有人用皮鞭和棍子向阿锐活佛抽来时,阿曲用自己的身子护住阿锐活佛,不让那造罪的鞭子和棍子抽到师父身上,别人拉他,他也不动,只是拼命护着自
己的上师。在那期间,阿锐活佛没有受到一点儿伤害。

     在藏地,跟随上师,我有幸拜见了堪布阿曲。堪布阿曲静静地坐着,目光深邃而寂静,给人异常威严的感觉,但其中还包含着静定、光明、广阔与慈悲。堪布阿曲讲法,头一句说:“ 要发大悲菩提心啊。”一种广阔深邃的慈悲心刹时涌了过来,让人大悲心不禁生起。堪布阿曲所传皆为闻、思、修中之精华,让人倍感佛法之广大深奥。堪布阿曲证境之高,从其外表也能知道:他全身的皮肤皱纹都形成了诸佛菩萨坛城图像,就连他的大拇指印中也端坐着一尊佛像。别人到跟前他就知其三世因果。平常堪布阿曲静坐时,身上就自然涌出许多舍利子,弟子们拿去供养后,舍利子慢慢变的豌豆大小并滋出许多小的舍利子出来。在堪布房中,由于堪布和上师相互印证身中出舍利子之事,我有幸见到了堪布身中所出如针尖大小舍利子,使我对两位上师之功德更加钦佩。


堪布阿曲虽已七十多岁,但是每年仍然为弟子们讲解佛学之精华,并亲自引导弟子们修行,以使得有缘弟子皆能解脱。堪布阿曲静静地坐着以其深邃的智慧加持着此幻化境中的每一位众生:其大悲周遍,于无形中滋润着每位众生,祝愿他们能得到殊胜的清净圆满解脱。

阿锐活佛慈祥而喜悦地看自己这虔诚的、相依为命的弟子。由于阿曲的至诚,他终于完全和上师相应了。如同一个瓶子里的水倒向另一个瓶子一样,阿曲完完全全接受了上师智慧:原来不懂的道理,现在全懂了,原来没有的证境,现在明明朗朗地处于其中,原来没有神通,现在全康藏的人都知道堪布阿曲有大神通。阿曲得到了殊胜的大成就,成为阿锐活佛的圆满传承弟子,并和上师无二无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6.9.2011 21:37: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扎西拉姆 于 7.9.2011 09:20 编辑


file:///C:/DOCUME~1/HU/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8818.png
珍贵:阿秋法王开示精华中的精华集锦!


众生越是丑恶便越是自己未孝未利益他们的最好证明
   
由于自己有一颗高高低低的心,故难将一切摄为自己悲心利用的对象。
  因为在生生世世的养育过程里,我们的父母为了儿女一念的欢喜做下永溺恶道的行为。
  他们以非理造业的方式滋养了我们,使我们有余力去接触善知识并亲近善法。所以,我们会一世比一世善良并前进,有更好到最好的善乐机会接近成佛。而他们,却由于恶因的积累,会不断遭遇恶缘,然后使得他们一世比一世糟糕,乃至堕入魔道。
  所以,当我们现见诸多恶人,并伺察他们的过失时,应当先生起无量无边的惭愧与痛苦——“你是为了我才变成今天这幅模样的啊,我的爸爸妈妈!”
  而且,众生越是丑恶,便越是自己未孝、未利益他们的最好证明。
  所以,我们见众生的过失,是对自己过失的最大提醒。
  众生,是为了我们,才变得这般失损,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追谴与声讨众生的过失呢?
  由此,我们应当明了:让众生成佛,并非自己无限高尚。这只不过是在做一件“早该做好的份内的事情”而已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aa331601018cbm.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6.9.2011 21:38: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扎西拉姆 于 7.9.2011 00:28 编辑

我们一旦失去今生,就马上要为活着时的贪嗔痴付出代价!


当你在相续中不断修习“自己的一切好供养众生。众生的一切坏愿自己代受”的自他相换时,将回净除自己无始劫来无量的业力障碍。


在你未能有使这个动物趋往解脱的能力前,出于口腹之欲而不惜杀生,啖食,乃至取其皮毛,这种贪心的果报会使你至少在五百世中做这样的动物而被人宰割、屠戮。


届时,你便与上师建立了最密不可分的因缘。由于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你将永远和上师在一起!


阿秋喇嘛开示:


一个真正的追求解脱的人,若欲不忘失动机而有能精进修行,并从现世中获得利益,则顷刻不要忘失出离心的要义:轮回的苦、空、无常。


人总是在为追求快乐而努力生存,而你可否认真思维过自己所追求的任何一件大或小的事物能否恒久不变,永远把握?所以痛苦多来自于自己不曾仔细观察并思维一切事物的无偿本性。由于无常的诸多变化,苦便产生,更产生了由苦所生的更多痛苦。


须弥山与铁围山等所构成的外器世界,在形成与坚固后,势必也会销毁与灭亡,他们虽谓是世间最为牢固的东西,却仍然不能避免无常的规律。而当你看到宇宙万物也会毁灭的事实与本性后,要放下对世法的追逐与执著,它对我们毫无意义  !


由六道所构成的芸芸众生,有谁能够避免生、老、病、死的规律?有谁可以远离求而不得,怨憎相会,与爱别离的痛苦?又有谁可以遭受到这一切后,仍然觉得生命不是危脆和难以决定的?故当你观察到一切众生的寿命无常后,要放下对世法的追逐与执著,它对我们毫无意义啊!


众生的生命如此无常,贤圣的存在与消失同样无常。曾经有多少师佛和不可思议的智者已获四大自在,神通变异的能力。在天空如同鸟儿一般自由飞翔,在水中犹如鱼儿往来优游。即便当初他们曾将世界自在地尽掌握中,现在能留给世人的,仍然不过是一个名字而已。因此,当体会到上师在轮回中所显现的无常本性后,要放下对世法的追逐和执著,并以实修实证的行为好好珍惜与明师相遇的每个刹那啊!


曾经有多少世间的国王与伟人,在活着时建立了自以为不朽的功勋与声名,现如今他们与他们的受用权势却逝如尘埃了,了无痕迹。苦心建设于今生的种种世间追求后,可想而知短短几十年后,你能得到什么,又能留下什么,并且失去了什么,所以当你看到世间尊主们虚掷人生于滚滚红尘的前车之履后,要放下对世间的追逐与执著,以为后鉴啊!


死亡并非象你臆想的那样缓慢而充满规律,它所出现的方式,因缘及时间永远是无法确定的,由于死期的不定,你又怎能保证明年、明天或下一时刻自己不是在恶道中辗转呻吟?所以死亡不会等待谁浪费了大量时间,还能轻松充分地做好迎接它的准备后,姗姗来迟,故当你看到死亡的迅猛与怖畏后,要放下对世间的追逐与执著,努力修行以图改变命运啊!


万物有出现必有毁败,有积聚必有失尽,一切诸法没有恒常而又坚固的,所以你在活着时要时常思维三恶道的痛苦。地狱刑具的种种历猛,缘乎于嗔怒的火焰;饿鬼的种种饥渴,缘乎于吝啬不肯布施;畜牲道的辛苦与劳役,缘乎于没有善恶因果的正确信念。此世间最大的生命如围绕须弥山的一条大鱼,由于恒时的饥饿而不得不吞噬自己的尾巴,然后再从须弥山、妙高峰,推及七大海等,又有多少多如尘埃般的众生相互伤害,吞噬及恒时受苦,而我们一旦失去今生,就马上要为活着时的贪嗔痴付出代价,想想再次获得人身的艰难,又何必追逐于世间的种种执著,要在还能改变下堕命运时把握机会啊!努力修行,不被轮回所选择。


总之,追求现世的安乐,忘记此后的道路,则乐一时而苦永世。追求出离轮回,现世辛苦无比,则苦一时而乐永世,这样的苦乐,望谛听者闻而思维,摈弃今生!


   其实外在的轮回是内在烦恼的显现。故而出离轮回的意思是说,出离于我们对于妄想的执着。执着产生了无常和苦,这就是你需要去得清净本性的原因!而摈弃今生的实际做为,就是建立一个明智正确的缘起,那么就从破除修行者最大的妄念执着----区分宗派、师门、党类的概念开始,创立自己粉碎一切分别执着,具足大出离的因缘。


佛陀以其遍知的智慧而向我们证明并指出----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可悲的是众生们出于对儿女(即我们)的疼爱而造下种种恶业而辗转于轮回之中;更可悲的是我们竟然对于众生由我们而生的痛苦视而不见;最可悲的是,甚至在成佛这件事情上,修行者还要在自己与众生之间,分出一个孰先孰后!


所以具备大慈大悲,拔除一切众生轮回烦恼及给予他们以解脱成佛的目的与动机,是你自己拔除轮回烦恼并且解脱成佛的关键要决。因为在所有修持所获得的功德之中,身、语的功德并非最大。且由于分别妄念的作用,由之产生的功德也是无常的。所以真正的善良绝不能掺杂世法八风的目的,不能为了世法八风的利益而去建立功德,这样的功德也是不足以令人解脱的。想要建立不是无常并且清净恒久地为自己所把握的功德,除非是内心深处生起了真正的慈悲心与菩提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无一不是由菩提心的摄持而获成就的。


以此发心的殊胜,努力兑现让众生成佛的誓言并实践上师恩赐的教授,以维护菩提心的善根,在项续中不间断的行持,以至于逐渐破除了修行与不修行时的界限,于日常生活,任何功用中不断修行,形成三昧的力量。然后终有一日,得见并安住于本性之中,这便是正行的殊胜。


就所建立的功德而言,无论做任何大或小的好事,若心中只有自己,仅能获得相应的一份功德;若心中有十个人,则所获功德会自然增长十倍;若心中有百千万亿人,所获功德则是百千万亿倍。可想而知,当把功德发心回向于无量众生时,内在产生的功德,即便是佛菩萨也难以描述和称量了的。故而修行者在回向时,要观想十方诸佛菩萨在自己的面前,将自己过去、现在、将来三世一切身语意的功德,以及一切修法中安住而生胜义菩提心的无漏功德,回向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一切宗派之师尊三宝,祈其长久住世、永转*轮;回向一切众生解脱成佛。


发心、正行与回向时,都应有“世俗菩提心摄持的部分”及“胜义菩提心摄持的部分”。由前者而引发自己与一切众生成就化身与报身的功德,由后者成就证悟法身的境界。故胜义菩提心的回向(即安住于清净本性之中)是最殊胜的回向。这样的话,由于从始至终都有菩提心所摄持故,建立了修道的“发心殊胜,正行的殊胜与回向的殊胜”。这三种殊胜的直接利益便是将自己所做的一切功德最大程度地利益了师佛众生及自身的解脱成佛,否则,它们会成为有漏的人天福报,沦为无常的牺牲品。


在远离慈悲心的修持中,修行者会逐渐生起三种障碍解脱的过失:首先,会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当做自己谴责他人的资本,反而将信仰用来增加了自己伺察他人过失的习气;其次,由于经常观照到他人的不好而滋养对于自我的骄傲我慢;然后,又由于修行者内心充满对于自我的执着而越修行越难以与法相应,并滋生许多烦恼与贪嗔痴了。修行的目的,即修好自己的内心并引发正确的行为以致于解脱。而当你流于越修越烦恼的弊端时,就要切切警醒自己是否远离或尚未生起真正的慈悲心,并且要清楚地明白自己又为何不能解脱了。


假如你是一个充满慈悲的人,势必会破除自己对一切好与不好,是与非的概念心的执著。因为当你遭遇到逆境与不幸时,处于慈悲你会欣然利用这种痛苦而发愿说“我今受此苦,众生不复受”,并以代受众生的痛苦而为美事。一个真正的修行者绝不会只追求生命中好的层面而拒绝不好的层面。当你在相续中不断修习“自己的一切好供养众生。众生的一切坏愿自己代受”的自他相换时,将回净除自己无始劫来无量的业力障碍。这样做的话,即便此生不能究竟解脱,来生也会成为一个有智慧并且具备救度众生能力的人。一切好与不好都将成为自己对众生产生更大更强烈的慈悲的泉源,而慈悲心会自然消除你对于自我的执著,这样,你距离得见清净本性的机会,还会远吗?


发心和证果的刹那,可以获得相同的功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就是因为生起了清净的菩提心,并由这种让一切众生成佛的愿力使得自己生起广大精进的勇猛之心。以观见无常而无畏于修行的劳顿辛苦,以相续的悲心而断除我执与法执,终于以圆满证悟本性而救度了无量众生。故而你们要爱护一切父母众生胜过于爱护自己,千万不要做任何伤害众生利益的事情。我们藏族可能是祖先有罗刹血统的缘故,有吃肉的习惯。而实际上在你未能有使这个动物趋往解脱的能力前,出于口腹之欲而不惜杀生,啖食,乃至取其皮毛,这种贪心的果报会使你至少在五百世中做这样的动物而被人宰割、屠戮。汉族佛教徒在饮食上多数食素,这是非常具备慈悲心的。一切众生都曾经是我们的父母,你又如何忍心吞咽因为疼爱我们而造业受苦的父母的肉呢?


一个人决定生起摈弃今生的出离心,和令一切众生成佛的菩提心后,将面临如何正确利用今生,如何尽可能的让众生成佛的问题。那么,首先,你要明了自己的皈依处----上师三宝。对于上师三宝的皈依,由于区别于外道仅皈依于气脉明点的妄想执著故,是最究竟的皈依。


之所以要皈依于佛,缘乎佛菩萨们已彻底净除了自己的贪嗔痴,并安住于清净本性之中,当你依止他们之时,就是全然依止于自己的本性之时,所以对佛产生信心是一个人成佛的关键。


皈依于法,即使皈于如何修正成道的方法。那么你该先悉数听闻思维怎样断除贪嗔痴的方法,然后致力于不间断的实践。实践过程中必然因为净除业力而三毒减少,因而感知了佛菩萨的无量恩德。由知恩之心的生起,又会生起更加广大深邃的信心,再由信心的加持,最终导致修行者的成就。


皈依于僧,此处特指贤圣僧,即上师。这种上师现世已自在地将贪嗔烦恼转化为五种智慧,安住于清净本性并具备调伏一切众生的能力。他本身就拥有了佛菩萨的德行,他的身、口、意就是佛法自然显现的代表,故一个真正的上师本身就是佛、法、僧三者的总集。譬如我所派遣至汉地的益西嘉措与尼科,在亚青二十多年的闭关苦修中,早已证得了佛菩萨一般的功德与利益,故你们应当生起清净的欢喜之心而依止。在僧众中,还有一种虽已去除五毒烦恼,但还未能得见本性的人,由于不具备究竟的智慧,是不能做为依止以求解脱的对象的;又有一种虽现出家僧相,但外无悲心戒律,内无内证功德,仅仅是穿了一件僧宝的外衣而已,更加不能依止以免生出以盲导盲的悲剧。不过就佛菩萨的显现而言,是没有固定形式的,他们会随众生入生死而于六道中现种种善恶的形象来教化不同因缘的众生。故判断贤圣不能仅从外表的声音与行为入手,而是要看他是不是一个安住于清净本性及具备使你得见本性并安住本性能力的人。


一个人能够在现世中遇到一位证得究竟智慧的上师,依止他,经由他的指导而生起强烈的出离心与菩提心,并通过亲近上师身语意而涌现对实修实证的渴慕,进而全身心的摈弃今生,把自己投入到实证的行为中去,才是真正的暇满难得之人生。


你们观察一下苦难的六道,相对于多如尘埃般的堕落恶道的众生,能够再次做人的有多少?做人后能够学习佛法的有多少?学佛的人中能够获得上师教授修行的有多少?修行的人中切切实实修实证的有多少?通过实修实证获得解脱的又有多少?所以,你应从上师那里获得的第一个正知见便是----实修实证。只有实修实证,才可能从教法中获取利益,解脱并成佛,不实修实证的下场是什么----唯有下堕。


弟子与上师的缘份,分为外、内、密的因缘。当你遇到一位与自己有缘的上师,对他的功德与外在生起了强烈的信心,并诚信依止的话,这是与上师建立了一个外在的因缘;然后你可以实修实证,便与上师建立了内在的缘份;由于弟子不顾艰难困苦地依教奉行,实证的力量净除了无始劫的业障而产生证悟的能力,安住于清净自性之中,届时,你便与上师建立了最密不可分的因缘由于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你将永远和上师在一起!所以,毕生应当追求的,是与自己上师内在的相应。因为他已自在地安住于清净的本性之中,通过你生起的无限信心及感知恩德,相续的证悟便会生起。


而弟子的根器,实际上是无所谓上下的。所谓善根者,无外乎指那些具足信心,并精进实修的人。故而你们一定要放下对于今生的贪著与眷恋。因为无法弃舍世法的话,就不能精进安住、修行及解脱了。


以上所有的开示只是言语简单的开示,若你们仅作为一般谈话而听则永远无法明了更深的含义。自己回去仔细观照,慢慢修证,才可能获得真正的受益。希望大家能思维“出离心、菩提心和上师介绍之正知见”,尔后实践这些教言,达到安住自性的目的。


一切显现本来都是清净的,六道的垢染是由于有情的业力习气增上而显的幻相。我们有情由于对本来面目的不认识,故对六道的幻相妄加执著分别,沉迷于轮回痛苦中。


一切法的根本是修心。能安住在觉性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生起无比的信心,恭敬祈祷上师,这是最殊胜的法义。


上师的法性与弟子的心相续,如虚空般无可分隔。安住在上师的法性中,地道功德就会迅速生起。没有比这更深奥的妙法了。这是诸供养中最殊胜的法供养…


来自:小宁·噶玛德谢却措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ygn3162279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6.9.2011 21:46:52 | 只看该作者
一、“密宗”的字面含义
首先,我们简单地说一下“密宗”这两个字的含义。密宗和密咒是一个意思。关于“密宗”字,《大幻化网》里面有几种不同的解释,所以有二密、三密、四密等等的说法,也即从两个方面、三个方面或者四个方面去解释密字。其中任何一个解释都是对的,只是广略有点不一样而已,实际上并不矛盾。其中比较简单的,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也即“二密”,第一个意思是隐藏;第二个意思是保密。
保密和隐藏的差别是什么呢?保密是人为的,故意不让人知道;隐藏不是人为的,而是本来就是隐藏的。就像隐藏在地下别人看不见的矿藏,不是某人专门把它埋在地下,而是它本身就在地下或海底。
要隐藏什么呢?就是如来藏。如来藏既不是佛隐藏,也不是别人隐藏,而是在我们一生下来的时候,就因为有烦恼、有无明,而把如来藏覆盖在烦恼无明的下面,使我们看不见。这不是人为的而是先天的,自从我们的八识成立以来,如来藏虽然存在,凡夫却看不见。
《法界赞》中有六个不同的比喻,《宝性论》中有九个不同的比喻,都在形容如来藏。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众生,都无法看见天生被隐藏的如来藏。
人为保密的又是什么呢?不是说密宗里面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很肮脏的东西要保密,而是要保守密宗所认为的“烦恼即是菩提”,“轮回即是涅”,“众生即是佛”这些高深的见解。
为什么要保密呢?因为假使不保密,很多人就不能理解。
绝大多数佛教徒认为,我们现在不是佛是众生,世界就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样是不清净的。烦恼是有害的东西,它永远都不是佛的智慧,但我们可以通过很长时间的修行,把不清净的东西转化为清净,周边的世界能够转化为佛的净土,烦恼也可以转化为佛的智慧。经过逐步的修行,一个普通人可以变成一地以上的圣者菩萨,然后上升到二地、三地……十地,最后才是成佛。
除非不信佛,否则所有的佛教徒都会认为这个理论没有漏洞,即使是小乘佛教徒也能接受这种观点,但是,如果冒然地给他们说烦恼即是菩提,众生即是佛之类的话,很多人就会大惑不解——如果烦恼就是菩提,贪嗔痴就是智慧,那在产生一个嗔心或者贪心的时候,我为什么还要断除它呢?假如众生是佛,那地狱里面的众生也是佛了,佛怎么还要堕地狱呢?假如轮回是涅槃的话,那我们天天追求的解脱也变成轮回了,轮回有什么好追求的?会出现很多这样的疑问,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假如仅仅不理解也没有太大问题,但众生的傲慢心是很厉害的,只要不符合自己的想法,就会断然否认,在造口业的同时还要产生邪见。
为了保护这些根机的显宗学佛人或根本不学佛的人,密宗不得已只能采取保密的措施,尽力不让他们听见这些观点,等他们根机成熟以后,再慢慢引导他们一步步将见解提升。首先让他们了解轮回是苦、人生难得等等;当对方有一点进步的时候,就进一步告诉他,虽然其他一切都是存在的,但人我是不存在的。其他的都可以执着,但不要有人我执;在对方理解以后,又再告诉他,既然人我不存在,那其他东西也有可能不存在,因为没有其他东西存在的理由。
当对方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根机成熟的时候,通过中观理论的观察,就有可能逐渐发现周边的一切都是不存在的,继而人无我、法无我等空性境界一下子就能豁然顿悟——一切都是不存在的,虽然我的眼睛看得到外在的东西,但都是现而无性、无有实质的。这样他就有可能继续由浅入深,逐步理解到显空无二的、互不矛盾的道理;在理解显空无二之理以后,就要告诉他,虽然你原来的观点是非常好的,但有一点点缺陷:其实,心的本性是一个叫做光明的东西,那个被叫做光明的东西和你以前所理解的空性一点也不矛盾,只是你以前没有考虑到而已。
走到这一步之后,显宗的理论就显得比较模糊了,若要问光明是怎么样的,如何达到光明的境界,显宗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最后进入密宗之后,所有的一切才昭然若揭,光明是什么,它有什么样的作用,如何抵达光明的境界,都讲得一清二楚。
不过,要了解密宗的见解,只能逐步逐步地来,决不允许什么也不懂的时候就草率地去听密法,否则很多人就会对密法产生邪见。当然,对密法产生邪见对密法本身不会有什么损害,但很多人却会成为牺牲品,所以,为了不让听者造业,保护他们的善根,传密法的时候应当小心翼翼,必须在机缘成熟,确定对方有接受能力的时候,才能告诉对方。
就像对小学一年级第一天上课的学生不可能讲大学课程一样,密宗,尤其是宁玛巴的九乘次第,也必须一步一步地引导上去。当然,这是针对普通人而言的,有些根机非常成熟的特殊法器——前世有一定的密法学习或修行基础,甚至有一些成就或修证,这种人虽然没有经过中观等等的学习,但天生就对密法有一定的信心,一给他讲密法,对方就会觉得受益无穷。
其实,包括显宗的人无我、法无我等空性见解也是这样,也需要保密,不能公开宣讲。其中人无我还好一点,法无我更不能不观察听者的承受能力,随随便便、不择时机地公开宣讲,否则也有可能犯菩萨戒。
佛教徒或非佛教徒里面有些极端分子因为密宗要保密,就认为密宗有什么不好的东西,不但这样认为,也会这样说。但这是不对的,大乘佛法对显宗的空性也有保密的要求,难道空性也有什么不好的东西吗?当然不是。佛陀传法,是以慈悲为主,是为了度化众生,不是为了展示、炫耀自己伟大、深广的智慧,所以非常讲究引导方式,不会将自己所懂的东西不分时间、场合、对象,而一股脑地倾囊相授。
不仅是空性,菩提心也需要保密。按照无著菩萨的传承,菩提心分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其中行菩提心的自他相换等修法也要保密。假使根本不观察听众的心态,随便在人群中宣传,大乘佛教就是要自他相换——一定要把自己的一切幸福分享给众生,并甘愿承受众生的所有痛苦,那很多人也会觉得没有必要、没有理由,佛教的要求太极端、太过分了。因为理解不了,所以更不愿意学。虽然不学没有什么问题,但因为他们觉得这些理论太过分,故而就会诽谤,这是最可怕的,所以,行菩提心的修法也不能让非法器知道,这不是意味着行菩提心当中有什么肮脏的东西。
任何一件事都是这样,越是深奥越不能让人理解,所以佛告诉我们,在机缘不成熟的时候,深奥难懂的法一定要保密,不能直接说;在机缘成熟的时候,就不能保密,一定要说出来。
密宗当中的“密”,就是通过这两方面去理解的,这是《密心大幻化网》里的观点。至于三密、四密等等的概念,都在这里面包含了。
“宗”的意思就不用说了,就是指一个宗派。密咒的“咒”字,是从梵文的“曼扎”一词翻译过来的。
“曼扎”是“玛那”和“扎亚”两个字的合音,梵文的 “玛那”,是指我们的八识或意识;“扎亚”是挽救、救护的意思。《法界赞》当中所说的救护众生苦也是这个意思,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快速、顺利地救。虽然显宗也在挽救我们的烦恼,但密宗的速度更快,更顺利,故而称为“ 咒”。
我们一般认为,咒是我们嘴巴念的类似于金刚萨埵心咒等等之类的咒语。其实,咒(“曼扎”),有很多种意思,我们平时念的心咒只是其中的一个意思。其实,密宗的见解、行为、修法都包含咒里面,因为密宗的见解、行为、修法都能救护我们的烦恼。
二、密宗的见解
(一)显密见解的差异
密宗概貌本来也可以按基道果的分类方式来讲,但我认为,如果从见解、修行、行为、果这四个方面来讲应该更恰当、更清楚一些,大家相对来说也好记一些。这次我们准备在初学密者能够接受的范围框架下,粗略地对密宗见解作一个介绍。
以前讲空性的时候,我说过空性是密宗的观点;后来讲如来藏的时候,我们也提到,如来藏也是密宗的观点。其实,真正的密宗见解,是将第二转法轮的空性,与第三转法轮的光明如来藏结合起来的。一般的显宗在讲如来藏的时候,就无法使二者无有轻重差别————平衡结合、圆融双运。第二转法轮基本上讲空性,几乎不提光明,虽然会出现光明的字眼,但实际上解释的时候,就只会把光明解释为空性;第三转法轮又只讲佛性光明,不太强调空性,虽然显宗不是不承认如来藏是空性,也认为如来藏是空性,与空性无离无合,但显宗认为,就像小学毕业以后,就无需再讲小学课本一样,第二转法轮的时候已经讲过空性了,所以没有必要再次强调空性。轮回痛苦、因果不虚等道理佛陀在初转法轮当中已经很清楚地告诉大家了,所以第二转法轮几乎没有这些内容,因为大家已经知道了。第二转法轮就是讲空性,其他初转法轮的见解不是不承认,只是不再重复了。
遗憾的是,显宗没有一个专门的论典,把第二转法轮的空性与第三转法轮的光明结合起来。密宗却既不强调空性又不强调光明,而是把光明和空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像《定解宝灯论》第五品所讲的一样。
显宗虽然提到光明,但除了第二转法轮当中的空性修法以外,没有其他的修法。以前的高僧大德是这么说的,实际上也是这样。关于这些,我们可以在任何一个显宗经典中了解到。
显宗根本没有提到的东西,密宗却讲得很清楚、很详细。密宗一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丰富的空性修法;另一方面,还讲了很多显空无别的修法,也即光明的修法,这在一般的显宗,是根本没有提及的;另外,密宗还讲了清净的修法。显宗没有清净的修法,而在密宗,清净修法是很重要的一个修法。
什么叫做清净的修法呢?显宗承认,在修到第八地的时候,开始看见世界的真正面目,看到很多清净的东西,周边的世界都是很清净的,但显宗没有一个专门的修法,只是在修持很长时间的显宗法门以后,自然而然出现的,所以显宗的清净现象出现得很慢。
比如说,多数显宗经典认为,我们周边的世界,是很不清净的娑婆世界;但密宗认为,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虚幻世界本来就是清净的,只是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它的本性而已。它的本性除了空性、光明以外,还有清净,也即八地菩萨以上的佛菩萨所感知的境界,像极乐世界一样清净。
显密之间最关键的不同,是修法上的区别。密宗修法和显宗修法很多都完全不一样,效果和速度自然也大相径庭。
密宗的观点虽然不能说是前所未有的全新见解,但显宗的观点和密宗的观点还是有所不同,比如说,笼统而言,显宗在讲光明、空性,密宗也在讲光明、空性,但我们首先要搞清主观见解和客观的光明或空性之间的区别。
主观的证悟境界,称为有境或能取;而客观的空性却与人的证悟没有关系。无论觉悟的时候也好,不觉悟的时候也好,精神和物质都是空性,这就是境或者所取。从境的角度,或者是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显宗的空性和密宗的空性没有什么差别,但在加行道和资粮道期间,作为主观有境的光明和空性的见解,显宗和密宗却不太一样,一旦进入了菩萨一地的见道以后,显密就是一体了,所以,显密之间是互相补充而不是水火不容的。显宗和密宗,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而言的,所以都没有错,一个讲的是直接进入万法本来面目的方法,另外一个,则讲的是间接进入万法本来面目的方法。
(二)密宗的二谛
宣讲密宗见解的时候,首先要介绍密宗的二谛,这个很重要。
本身,每一个人,每一个派别,都有各自不同的二谛。
对根本没有学佛,没有学过任何宗教或理论的世俗人而言,他的世俗谛,就是睡眠之后的梦境,魔术师幻化出来的魔术,海市蜃楼之类的幻象等不起作用的,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幻觉、错觉等等;他们的胜义谛,就是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房子、车子、人、山河大地等等。我们没有学佛的时候也会这样认为————唯一能拯救我们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就是金钱、衣服、饭菜等等,其他的幻象、梦境,对我们没有太大的帮助,所以是世俗谛,这是最底层的胜义谛和世俗谛。
小乘的世俗谛大家都知道,从物质的角度而言,就是粗大的物质;从精神的角度来说,就是粗大的念头。他们的胜义谛,就是无分刹那的意识或无分微尘。
唯识宗的世俗谛,是在我们前面显现为物质,从表面上看起来给我们的感觉是物质的东西;他们认为,其实这些物质并不存在,是心创造的。创造万事万物的心,就是唯识宗的胜义谛。
此处所谓的心,是八识里面的阿赖耶识。不空、实有的阿赖耶识,就是他们的胜义谛。唯识宗最大的、唯一的错误就在这里,其他无论唯识宗说外境是心造的,还是外境是心,或者是唯识宗讲的菩萨的六度、四摄、五道、十地、佛的果位等等都是很好的,这些观点中观也会承认。
中观的胜义谛,是所有的物质经过分析,最后是一无所有的空性、真空;明明这些东西不存在,但在凡夫的境界中,这些幻想却是存在的。这些如幻如梦的虚幻世界,就是中观的世俗谛。中观把世俗谛分成两种,正世俗谛与倒世俗谛,一个是正确的,一个是颠倒的。
正确的世俗谛,是指因果、轮回等虽然从空性的角度来说不存在,但世俗当中却实实在在存在的这些物质与精神;不正确的世俗谛,主要是指实有的物质。
世间人的胜义谛,是小乘佛教的世俗谛;小乘佛教的胜义谛,是唯识宗的世俗谛;唯识宗的胜义谛,又是中观的世俗谛;而中观的正世俗谛,又是密宗的倒世俗谛。
比如说,在没有学中观的时候,任何凡夫看到任何东西,都会把它当成是实有、不空的,这就是倒世俗谛。为什么说倒世俗谛是颠倒的呢?因为,即使在世俗当中,谁也找不到一个实有的物质和精神,都是如幻如梦的,所以,承认实有不空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故而叫做倒世俗谛。
现在我们最需要了解的,是密宗的胜义谛和世俗谛。密宗的胜义谛是什么呢?第一,是《入中论》、《中论》等中观论著里面讲的空性;密宗一点都不打折扣,全盘接受,认为空性就是真理,空性是密宗胜义谛的一部分;第二,是第三转法轮当中讲的光明如来藏。光明如来藏是密宗胜义谛的另外一部分。第二转法轮和第三转法轮的精华结合以后,就成为密宗的胜义谛。除此以外,密宗没有一个完全跟第二转法轮和第三转法轮没有关系、独立存在的胜义谛。
此处所谓的一部分,只是便于大家理解,实际上胜义谛不会有什么部分的差别,光明就是空性,空性就是光明,它们是一味一体永不分开的,但讲的时候可以这么说。如来藏既是空性又是光明,这就是心的本性、本来面目、自然智慧。
大圆满有很多层次,比较低层的叫做菩提心,主要是指胜义菩提心;比较高层的,叫做自然智慧。自然智慧、菩提心、如来藏、佛性、空性、大手印、大中观等等,都是一个内容的不同名称,这就是密宗的胜义谛。
密宗的世俗谛是什么呢?密宗的世俗谛也要分正、倒两种。显宗唯识宗和中观宗认为是正世俗谛的东西,在密宗里面却被列为倒世俗谛。
譬如说,一般的显宗认为,只要认为自己所见到的周边这些不清净的现象,房子也好、人也好,都是如梦如幻的,不是实有的,至少在世俗谛中就没有问题,所以是正世俗谛。但密宗认为,不要说在胜义谛中,即使在世俗谛当中,我们看到的也不是正确的,我们不但从来没有看到过胜义谛的真相,连世俗谛的真相、本来面目我们也没有看到过。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房子、人等等都是佛的坛城。佛的坛城就是密宗的正世俗谛。
请大家注意,虽然光明、空性等等显宗经常都在说,但佛的坛城这一点,是一般的显宗从来,也永远不会提及的。只是到了八地菩萨的时候,在心清净了以后,自然而然周边都会转变为清净的现象。对显宗来说,这是一个很陌生、很突然的境界,以前也从来没有这样的修法。密宗却会提供清净的修法,那就是生起次第。通过生起次第的修法,可以快速达到目标。密宗不但有这些修法,而且认为,这不是不清净的现象转换成清净的现象,而是自来就是清净的。八地菩萨看到的东西就像心的本性一样,只是我们现在无法看到而已,其实现在就是这样。
密宗告诉我们,不但心的本性是空性和光明,而且世俗谛中我们看到的不清净现象也不是不清净,虽然这不是第六意识分析的结果,而是我们的感知,但我们的感知本身就有问题,所以看到的是错误的。但显宗会觉得,感知不会有问题,主要是感知后面的执着有问题。
这些见解在《大幻化网》的第一品中讲得非常清楚,世界究竟怎么样是佛的坛城,每一个细节都告诉了我们。在只学过显宗而根本没有学过密宗的人看来,显宗胜义谛方面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排斥,密宗的胜义谛不需要加任何东西,但在正世俗谛上面,二者就有差别了,这些差别可能一些人就不能理解。
(三)显宗经典的印证
一般人会认为,我明明看到的是一个人,从来没有看到过什么佛的坛城,难道这个人是佛吗?如果不是,那该怎么理解呢?为了解除大家的困惑,我准备念一下汉文版《维摩诘经》第一品(缘起品,也称佛国品)里面的一个段落。《维摩诘经》里面说得很清楚,不但心的本性是光明和空性(其他很多经论当中都有这种说法,所以不足为奇),哪怕我们今天所在的这个世界,也是清净的世界,只是我们没有看到而已。
在出现这段话之前,释迦牟尼佛给大家说,菩萨通过学道,在心清净之后,刹土也会清净;当心不清净的时候,刹土也是不清净的。此时,舍利子心里产生了一个疑问:如果心清净世界就清净,心不清净世界就不清净,那释迦牟尼佛的刹土————娑婆世界这么不清净,难道是释迦牟尼佛修道的时候心不清净吗?佛知道舍利子的想法以后,就和舍利子之间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对话。
这里面说,“尔时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 ”,舍利弗,就是平时我们说的舍利子。在这个时候,舍利子依靠释迦牟尼佛的加持,而在心里产生一个这样的念头。
“若菩萨心净则佛土净者,我世尊本为菩萨时意岂不净,而是佛土不净若此?”如果菩萨心清净佛土才会清净的话,那是不是释迦牟尼佛在菩萨修道的时候心不清净,所以刹土也不净呢?
“佛知其念,即告之言:于意云何,日月岂不净耶,而盲者不见?”,释迦牟尼佛知道他的念头之后,立即给舍利子说:你是怎么想的呢?盲人看不见日月,是因为日月不清净、不清晰,还是盲者自己看不见呢?
“对曰:不也,世尊,是盲者过,非日月咎”舍利子对佛说:不是这样的,这是盲者的过患,不是日月的罪过,日月本身不会有什么过失,它是很清楚的,只是盲者自己看不见而已。
“舍利弗,众生罪故,不见如来佛土严净,非如来咎。舍利弗,我此土净而汝不见”,佛陀说道:舍利子,因为众生有罪过,所以看不见佛的刹土是庄严清净的,这不是如来的过失,不是如来不清净,而是众生不清净。我的世界是非常清净的,只是你看不到而已。
“尔时螺髻梵王语”,在佛跟舍利弗对话的时候,旁边有一个另一个世界,另一个星球上来的修行长老开始插嘴了。“螺髻”是说他长长的头发像海螺一样捆在头顶,看起来有点像神仙。
“舍利弗勿作是意,谓此佛土以为不净。所以者何?我见释迦牟尼佛土清净,譬如自在天宫”他说:舍利弗你不要这样想,也不要这样说,不要说释迦牟尼佛的刹土不清净。为什么呢?因为我看到的释迦牟尼佛的世界是清净的,就像色界的自在天宫一样。
“舍利弗言:我见此土丘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舍利弗回答长老说:我看到的佛土不是这样,而是有丘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山峦,到处都是不清净的现象。
“螺髻梵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见此土为不净耳。舍利弗,菩萨于一切众生,悉皆平等,深心清净,依佛智慧则能见此佛土清净”,螺髻梵王对舍利子说:舍利子,你自己的心有高下了,你还没有佛的智慧,所以就看到这个世界是不清净的。舍利子,其实,众生和菩萨皆为平等,内心深处清净的人,才能获得佛的智慧,从而见到释迦牟尼佛的刹土清净。此处的“依”,是指舍利子自身没有佛的智慧,而不是说他不听佛的教言。
当舍利子跟螺髻梵各执一词、相持不下的时候,释迦牟尼佛就示现神通,给大家证明螺髻梵说的是对的。
“于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时三千大千世界若百千珍宝严饰,譬如宝庄严佛无量功德宝庄严土”,于是,释迦牟尼佛就用脚指按了一下大地,大家当即看到,整个三千大千世界都是由各种各样的珠宝严饰的,就像宝庄严佛具有无量功德的宝庄严刹土一样。宝庄严佛是一个佛的名称,宝庄严土是宝庄严佛的刹土,这个刹土没有任何不清净的现象,像极乐世界一样美妙清净。
“一切大众叹未曾有,而皆自见坐宝莲华”,一切众生都惊叹无比、稀奇万分,大家都发现自己坐在莲花宝座之上。本来当时在座的人还没有断除所有的烦恼,根本不可能看见佛的清净刹土,但依靠佛的威神力,顿时就看见了世界的本相。
“佛告舍利弗,汝且观是佛土严净”,释迦牟尼佛告诉舍利子:你姑且看一看这个佛土的本来清净吧!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见,本所不闻,今佛国土严净悉现”,舍利弗说,佛陀啊!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也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的场景,今天我看到的释迦牟尼佛的国土,全部都显现非常清净。
“佛语舍利弗:我佛国土常净若此,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众恶不净土耳。”,佛告诉舍利子,我的国土自来就是这样清净。只是为了度化下劣根机的人,所以才展现出这些不清净的现象。
接着,释迦牟尼佛讲了一个比喻,譬如诸天共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如是舍利弗,若人心净,便见此土功德庄严,就像天人都坐在同一个地方,用同样的珍宝容器吃同样的饭,但饭的味道却随着各人的福德而有很大差异一样,舍利子,如果人心清净,就能看到功德庄严之清净佛土。在佛说完这段话之后,当场就有很多人发起菩提心,并证悟空性等等。
这一节的藏文版本跟汉文版本完全一样,一个字都不差,翻译也非常好。这段佛经说明,不但心的本性是光明和空性,哪怕从世俗谛现象的角度来说,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清净的——众生的身体是具足三十二相功德的佛身,周边的世界都是佛的刹土,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修行,所以看不见。
为了早日抵达这一境界,我们应该快速地修。最好、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生起次第,这是显宗根本没有的修法。显宗只会告诉你发菩提心、积累资粮、修空性,这样慢慢慢慢也会看见,并最终会成佛,其他没有什么了。
请大家注意,这段话很重要,这不是释迦牟尼佛给别人说的,凡是跟随释迦牟尼佛的人,都要承认这一点,无论是密宗还是显宗,凡是自称大乘修行人的人,就不可能不承认《维摩诘经》中所说的这些内容。如果不承认释迦牟尼佛的话,那就是外道了。
(四)密宗见解的殊胜之处
对一个精通显密并善于比较的人来说,显宗与密宗不但不矛盾,而且可以互补,显宗也讲了清净的观点,但讲得很简单,只是提一提而已,既不强调,更不会提供相应的修法。因为显宗根机众生的因缘还没有成熟,如果不择时机、不顾因缘,反而会弄巧成拙。
我们通常都不愿意花费时间去看《大藏经》及各种佛教论典,不愿在此方面投入太大的精力。其实,如果真的看了这些显宗经典就会明白,密宗所讲的众生是佛,世界是坛城等等,实际上也就是《维摩诘经》所讲内容的提炼与升华而已,其他没有什么不可接受的新东西。
密宗殊胜于显宗的一个特点,是密宗不像显宗一样把清净的概念说得很笼统,而是讲得很透彻。譬如,当世界清净的时候,人的五蕴、贪嗔痴分别是什么都讲得非常细致,这一点在显宗里面既不可能听到,也不可能看到;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密宗提供了清净的修法。
我们不能认为显宗和密宗是矛盾的,虽然它们之间有不一样的地方,但即使是显宗的中观和唯识也有矛盾,显宗的大乘和小乘也有矛盾,但事实上,小乘没有解决的问题,唯识宗解决了;唯识宗自身没有解决,逻辑上有矛盾、说不通的地方,中观给它解决了。越是上面的宗派,就考虑得越周到,但它们相互之间是融通而不抵触的。
(五)怎样生起密宗的见解
虽然《密心大幻化网》属于宁玛巴的玛哈瑜珈,但其中也有很多阿努瑜珈和阿底瑜珈的内容,所以它是宁玛巴所有经典的根本,其他经典都是它的分支。如果我们想从广的方面去了解,就要学《大幻化网》。
不过,目前《大幻化网》的汉文译本只有堪布索达吉翻译的《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总体来说它讲得非常清楚,但却不够详细。而据我所知,目前讲得很详细的大幻化网方面的其他汉文法本几乎没有,但也没有太大问题,能学一点是一点吧!本来按理说,在出离心和菩提心都修起来以后再讲密法比较好,但从大家目前的状况来看,要等到那一天,已经不知道是猴年马月了。
人生难得、死亡无常。汉地居士很多都对密法非常有信心,但对密法的很多概念却一窍不通,我认为这样很可惜,所以我还是决定首先给大家大致介绍一下概况。至于具体的修法,要等有一天出离心、菩提心生起来以后,我们就可以讲一些生起次第,以及圆满次第里面的无相圆满次第修法,也即属于大手印、大圆满之类的修法。因为有相圆满次第是气脉明点的修法,这个修起来很复杂,我们现在一般都不修,一般是修无相圆满次第。当然,你们不能就此认为,我已经听了密法了,加行的阶段已经过了,不需要修加行了。
如果不修加行,菩提心与出离心不够的话,讲这些没有什么用处,反而会对你们有一些负面作用。譬如说,如果只是给你们说,密法非常深奥、非常了不起,你们快快修加行,加行修好以后,就可以修大圆满,这样大家就有一个很强烈的期盼,就会很想修密法,然后也会抓紧时间修加行。否则,如果不按照程序,在讲五加行修法的同时,也把密宗的所有修法全部一下子讲完了,你们也听得似懂非懂的,那样你们会觉得:啊!原来也不过如此!既不会感觉到什么,也不会获得什么,以后也没有什么期望,没有什么盼头了,这样就有可能会失去修加行的动力,所以我想,我们很多人都需要从零开始,先修菩提心和出离心,还没有修加行的人,一定要修加行,一步一步地学,踏踏实实地修,这个相当重要,如果不修加行,我们永远都不会有什么结果。
过去在数量上修过一次五加行的人,也要再次地修。修的时候主要强调菩提心的修法、金刚萨埵的修法与上师瑜伽的修法。根本没有修过的人,就要从外加行的人生难得开始好好地修,这些加行修完以后再去修密法,肯定可以证悟。
密宗无论在家人、出家人都可以修,只是出家人的时间多一些,不需要处理很多事情。当然,如果自己任意散乱、懒惰,那出家人和在家人都一样。
大圆满的唯一证悟方法,就是对大圆满与金刚上师的信心,麦彭仁波切的《八大法行释》里面也说:此法不依靠任何其他条件,唯一就是对密法和金刚上师的信心。意思是说,在所有的条件当中,最关键、最主要的条件是这两个,但只有信心而不修加行、不发菩提心是不行的,一定要好好修行。
经常有人说自己修行的时候杂念很多、很困、很累等等。这些没有太大问题,刚刚开始修行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这样。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佛法也不例外,只要自己能够坚持,就会越来越轻松,越来越顺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6.9.2011 21:57: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9.6.2024 13:59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