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查看: 47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元网报道] 华文媒体湖南行:湘绣_美轮美奂的“针尖芭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7.7.2013 10:57: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带有鲜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绣产品总称,是湖南民众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精心创造的一种具有湘楚文化特色的民间工艺。其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现今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58年从长沙楚墓中出土的一幅龙风图。. C# n) x9 _, d: G" `3 |

$ V& D6 A3 L1 u& K9 z7 b3 S2 c从7月7日起,“开放崛起在湖南——行走中国·2013年世界华文媒体高层湖南行”活动在长沙启动。为期一周,来自海外15个国家的20家华文媒体走进湖南,展开“开放崛起在湖南”主题采访活动。此次活动由中国新闻社、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中共湖南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承办。; E9 a: j* }8 {$ F+ a

  M1 S& I& ]. p; ?华文媒体高层湖南行访问长沙市,追寻中国四大名绣之湘绣的身影9 e6 g6 p. k; m5 {, V

1 I( j, F* M) v# f( b6 W! `    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湘绣在湖南民间刺绣工艺的基础上吸取了苏绣和粤绣的精华,在清代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它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润色,融传统绘画、刺绣、诗词、书法、金石各种艺术为一体,200多种针法精细入微地刻画出各种物象,绣品形象生动,色彩鲜明,质感强烈,形神兼备,风格豪放,曾有“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
' X; Y! [, m1 m# y; _2006年,湘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g! b4 x/ W: `, z* ^9 M8 D- C    在“楚汉名城”湖南长沙两千多年的历史记忆中,美轮美奂的湘绣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观湘地之刺绣兮,集芙蓉为霓裳。呈天工之巧夺兮,化春水之奇姿。体精妙以锦上添花兮,蕴灵动而针下传情。融书画金石之博大兮,藉文化艺术之精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谭谈曾作文如此描绘湘绣之美。然而,当我们再次细细梳理和品味湘绣的发展脉络,却发现如此评价还远远不够。6 D: V& s2 q* {9 t5 t6 r
    绣乡的前世今生  H$ @( h4 V$ m! L: K
    “一口银针十枝玉指百束锦丝,弘扬绣乡千年传统;三湘夸颂四海称荣五洲赞誉,织就人间万物风华。”从长沙城区一路向北,在开福区捞刀河镇东北端,有一个湘绣生产的传统基地——沙坪。当地多数农家妇女均以刺绣为业,连十三、四岁的女孩都会绣花,可谓是“家家有绣女,村村有能手”。1995年,国务院“首批百家中国特产之乡”命名活动组委会授予沙坪“中国湘绣之乡”的美称。2006年,沙坪又被授予湘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基地。4 D) w2 s! H- ~( c
    一进入沙坪,就仿佛徜徉在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风情小镇,仿古改造的沙坪老街两旁林立着“凤凰涅槃”后的大小绣庄,青砖、黛瓦、白墙、飞檐,散发出浓浓的明清风情。绣庄里那些锦缎上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风景肖像,让人不禁感叹:沙坪美,最美是湘绣。6 g3 A! m8 I* c: f$ U7 W
    沙坪湘绣源远流长,战国楚墓和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绣品,印证着湘绣在沙坪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在漫长的湘绣历史长河中,沙坪也演绎出无数美丽的绣女传说。相传,早在西汉时期,长沙王丞相轪侯利苍的夫人辛追就是沙坪的一位美丽绣女,其绣品为她赢得了爱情,如今的沙坪还保存的下马石、夫人桥等,相传就是辛追夫人留下的遗迹。到了清代,沙坪绣女陈九姑曾为乾隆皇帝生辰大典绣过龙袍,如今龙袍绣复制件被沙坪湘绣博物馆收藏。9 l! N2 B- p4 ~& s: K
    清代末年,随着湘绣作为一门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自成体系,长沙沙坪一带的湘绣作坊、庄店应运而生,沙坪的湘绣手工艺术品作为名贵手工艺品投入市场,声誉与日增长。其时湘绣之名更在苏绣之上。
0 H$ n, z8 t0 M7 w; ^9 ?' A; C    后来,沙坪绣师以国画中的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等为基础进行刺绣,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使湘绣巧妙地将中国的绘画、书法、金石等多种艺术结合起来,融为一体,让绣品更加生动、逼真、质感强烈,逐步形成了一种优美的艺术风格,受到海内外人士的喜爱,沙坪也以“湘绣之乡”的美誉名扬海内外。
0 P: L" v& S( {1 i- m: Z5 }, u+ e5 k    1933年,沙坪湘绣作品《罗斯福总统像》惊艳美国芝加哥百年纪念博览会,逼真的绣像令人叹为观止。该绣品至今还作为传世宝物珍藏在美国亚特兰大“小白宫”博物馆。1933年到1937年,湘绣达到全盛,仅长沙就有绣庄四十家,绣工一万五千多人,绣品年产量三万件以上。当时,报刊评价称:“湘省刺绣,本极精巧,故有湘绣甲天下之美誉。”* @0 p% k: M1 o  j9 |" @
    但好景不长,1938年的一场文夕大火将长沙城烧成一片焦土,所有绣庄无一幸免;1967年湘绣大楼失火,湘绣精品毁于一旦;2002年湖南省湘绣研究所点火,把假次湘绣化为灰烬。三把大火烧伤了湘绣的美丽,使其从崛起到繁荣到衰落不过百年。* j: \# G# S- T1 e0 W& M
    所幸2002年后,湘绣又开始走上自强之路,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再次受到王公贵族和寻常百姓的珍爱。  o/ f# a8 y; Q6 V8 j
    2008年,开福区区委、区政府启动打造“沙坪湘绣产业园”,发展湘绣文化产业。如今,这一宏伟蓝图正在变成现实:一个集绣品展示与鉴赏、绣艺表演、绣艺DIY体验、文艺节目表演为一体的沙坪湘绣文化广场于2010年投入使用,长达1.3公里的明清风格沙坪商业老街绣庄林立,高档湘绣产品与日用湘绣产品琳琅满目。8 S: a3 _& ^. e; S: J6 e' K
    2010年,开福区又确定沙坪为长沙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点,连续3年每年投入3500万元推进示范点建设。在政府的扶持指导下,沙坪的绣女们纷纷抱团闯市场。目前,26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湘绣企业在沙坪比肩而立,齐头并进。据介绍,沙坪湘绣产品产量现占据全国湘绣的70%以上,年产值突破4亿元,提供了15000多个就业岗位。
) n! p( e4 Z& {" C! _" b: @    新湘绣华丽转身
5 n8 O0 ^- }. G# v0 }6 }/ g    一块透明底料的正反两面,一面是仰天长啸的出山虎,八九种色线绣成的虎眼咄咄逼人;一面是俯首夜行的下山狮,纤毫毕现的毛发似乎可随山风拂动。一正一反、一上一下,跃出两个迥然不同的猛兽,令人瞠目。湘绣的美,从这幅双面绣狮虎中便可窥见一斑。
' k8 d! b4 U. N; W' L$ ]    但湘绣人也发现,时至今日,湘绣在题材的选取上仍以狮虎和中西画作为主,千篇一律缺乏创新;且在制作上过度追求原作的艺术效果,使湘绣作为刺绣工艺的独特艺术特征正在逐步丧失,也大大损害了湘绣作品的魅力及生命力。如何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找到创新的突破口,成为湘绣人迫在眉睫的问题。# n* g4 y0 {( L9 Q0 I
    在2012年5月在长沙举行的“刺绣当随时代——新湘绣·学院展”上,方力钧《2005.10.1》、岳敏君《梦·我的雪山》、何汶玦《看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毛焰《Andrew》等绣品让人眼前一亮。( L' v" B' B: i# g2 p
    “我们大胆地将湘绣与当代知名艺术家的原创作品相结合,推出这些富有现代感和时尚感的湘绣新品。”学院派“新湘绣”模式的首创者、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院长余克泉介绍说,新湘绣倡导的就是“重视原创”理念,要将湘绣从传统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突破传统题材的局限。目前,该院还将蛋彩画、油画、漆画等不同的现代艺术形式融入绣稿创作中,研发出一系列原创作品。这些作品的尝试开始打破传统湘绣陈阵相因、没有新鲜生命力的局限。
5 `. ^6 ?6 v% f; F! J+ D7 @* @  “只要是能用针线加工的地方,湘绣都能为之锦上添花。”新湘绣策展人之一的李湘树认为,传统的单面绣、双面绣、双面全异绣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对湘绣产品形式的需求,湘绣要不断地发展延续就需要不断地创新。现在,越来越多的湘绣人将湘绣的设计元素运用于服饰、工艺品以及工业产品的装饰上,使湘绣与时代融合,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o& s6 y$ E; P
  19岁便进入湘绣行业的湖南湘绣城集团总经理曾应明也认为,湘绣要长足发展,要在市场上纵横驰骋,还是要坚持走日用品路线,湘绣城的发展就是明证。“我们靠卖西班牙披肩,在1995年建起了龙腾湘绣城;靠生产韩国刺绣服装, 2003年建起了星沙湘绣城;靠生产日本刺绣服装和湘绣家纺,正在芙蓉北路兴建金霞湘绣园。”曾应明介绍说,湘绣城出品的湘绣现已进入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销售区域分布在欧美的英国、美国、西班牙、意大利、俄罗斯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印度等地。每年仅销往日本的服装达200多万件套。
, j) f$ A3 R: W# b: v! m3 c  在1933年的美国芝加哥百年纪念博览会上,《罗斯福绣像》引起世人瞩目,湘绣挂屏《乐燕图》获得博览会金奖;而湘绣椅披、坐垫等日常用品则畅销美国,赚回颇丰的美元。“由此可看出,只有日用湘绣与装饰湘绣并举,湘绣才能找到市场;找到市场,就会有人投资;有人投资,企业就可以培训刺绣人才。”曾应明说。
1 G: u5 E: I. j- B( Q! V/ _+ V% ^    湘绣艺术首传男1 [2 ~+ E2 a( _8 y, g
  绣架前,22岁的“绣男”蒋桐万正用他并不纤细的手指在绣布上上下翻飞,动作虽不如绣女般优雅,却神情专注、架势十足。1 w3 L. u7 w4 g  }
  蒋桐万是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培养的首批湘绣“绣男”之一。他告诉记者,当初报考湘绣专业只是想从事与美术相关的行业,但学习一段时间后,便喜欢上湘绣。“男生的绣品看上去较为粗犷,主要以油画题材为主。”蒋桐万说,自己也会绣花,但和女生相比,绣出的花就少了一分柔美。
1 j& X  P+ H( Q; @4 D    “非遗的保护传承问题首先是人才的培养问题。”李湘树介绍说,湘绣作为一门传统的手工艺,千百年中主要依靠“母女相传”的师徒相授关系代代相传,其传授方式的效果难以保证,学习周期较长,同时学习的种类比较单一,只是偏重于湘绣技法方面的传授。近年来,随着湘绣传统的手工制作逐渐被高效率的机械化生产所代替,这一传统的传承模式已显得力不从心,湘绣人才也随着市场的萎缩陷入青黄不接的困境,严重阻碍着湘绣产业的发展。
3 J8 H) P8 I( N+ z    为了解决人才问题,2006年,湖南省工艺美术职院与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合作,在全国首开湘绣专业,以学院全方位介入,培养湘绣企业急需的人才。2008年,与湖南省内的湘绣企业合作为企业订单培养湘绣人才,将湘绣人才培养模式纳入到高职教育发展轨道。2009年12月,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湘绣代表性传承人刘爱云请入学院设立湘绣工作室,将湘绣绝活无私传授。2010年更是首招男性湘绣传承人,开始培养绣哥队伍。
3 a. j! g+ y: V, I    当年,11名拥有美术功底的“90后”青年成为首批湘绣“绣男”,师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传承人刘爱云。通过两年多文化基础、美术专业、艺术拓展、刺绣专业等课程的学习,“绣男”们已初步掌握了湘绣的制稿、临稿、选料、配色、针法等过程。. T$ h9 B- k# f8 q, l3 e7 y" \
    蒋桐万的师兄弟中,有一位家学渊源的“奇葩”——正在湖南省湘绣研究所“订单培养”湘绣班学习的马寅申。他的外婆和两位舅妈都有一手精湛的绣艺,母亲更是湖南省湘绣研究所的高级绣工。从小,马寅申就在母亲的刺绣车间玩耍,分线、描图、上绷架、刺绣等工序早已了如指掌,报考湘绣班也算是子承母业。    “我希望能成为一名湘绣男大师。”2012年6月将分配到母亲单位上班的马寅申有着自己的湘绣梦想——精习技艺,将湘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D5 Y  N0 l- [' D
    “目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实现了现代化变革并初显成效,不少毕业生已经成为了企业的技术骨干。”余克泉介绍道。而与学院合作的企业代表之一的曾应明也表示:“学院培养的人才达到了以前传统模式培养的绣女十年都难达到的水平。”. j( G$ n9 L% v, d% c&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8.6.2024 02:34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