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博士直通车”正式启动!“百万英才 智在广州”演讲...

12.11.2025 14:4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 评论: 0|原作者: 还外网

摘要: 2025年11月7日,由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指导、广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的“百万英才 智在广州”演讲交流活动在越秀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来自高新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海洋科技等领域的杨柏儒、 ...
2025年11月7日,由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指导、广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的“百万英才 智在广州”演讲交流活动在越秀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来自高新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海洋科技等领域的杨柏儒、李宛霏、陈诺、伍景辉、岳毅然、仇德智等六位侨博士代表登台分享,真情讲述他们与广州“双向奔赴”的故事。

广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焕清,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新滋,市政数局局长黄津,广州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卞勇,十五运广州执委会联络部副部长旷昌平,市科技局副局长,外专局局长吴汉荣,市商务局(投发委办)副局长张海波等嘉宾出席活动,共同见证“侨博士直通车”服务正式开通。这辆专程为海内外侨博士服务的“直通车”,将为侨界博士在穗的创业发展、安居生活提供政策和资源链接,促进侨博士来穗创新、创业、合作、交流,让侨界才智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为英才在穗逐梦保驾护航。

从“心向祖国”到“双向奔赴”  


在现场演讲中,六位博士的讲述无一例外地始于一个共同的情感原点——对祖国的深切认同与归属感。这份情感不仅是个人成长的记忆烙印,更是驱动他们选择回国发展的深层动力。

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柏儒曾在英国牛津大学、日本东北大学任博士级研究员,后来又去硅谷创业。他在现场回忆起2012年从美国硅谷回到广州时的情景,坦言当时中国正面临“缺芯少屏”的困境,而他带着技术积累归来,正是希望为中国显示产业突破贡献力量。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博士李宛霏则动情地说:“与其说我是在‘分享’,不如说我是‘幸运儿’——幸运能在香港埋下中医药现代化的理想种子,更幸运能在广州把这份理想种进产业的土壤。”她将自己比作一颗被风吹回故土的种子,在熟悉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伍景辉的成长经历更具象征意义:他的父辈是改革开放初期修桥铺路的建设者,而他自己则致力于用AI和数据智能搭建连接世界的“数字桥梁”。“今年我很荣幸代表澳大利亚华裔新生代受邀参加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当我佩戴祖父留下的50年老党员勋章站在长安街上,亲眼看到祖国强盛的气势与民族自信的崛起,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身为中国青年的自豪与责任。”伍景辉动情地回忆道。

这种跨越代际的家国情怀,在岳毅然这位“00后”创业者身上得到了延续。他曾留学新加坡,亲历全球AI浪潮,但始终坚信“技术没有国界,但技术人有根”。他说:“我最难忘的是孙中山先生的那句‘立志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我们这一代工科人,不能只是‘出海深造’,更要‘回国深耕’。”正是这份使命感,让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大湾区创业。


广州是全球英才的“心安之所”

演讲活动现场,侨博士和“广州挚友团”代表分享了参加活动的感受。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李东嵘带着刚刚拿到的博士毕业证书登上舞台,他表示:“我专程带着它来参加这次活动,希望我未来也能成为扎根广州的侨博士,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广州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张欣则表示已经被广州“圈粉”:“**珠水太美了,在‘全运号’上夜游珠江,看到广州塔为我们亮灯时,我感受到广州这座城市最真挚、最热烈的欢迎!”

杨柏儒教授指出,广州拥有“最优秀的人才集群、最深厚的创新生态、最活跃的产业土壤”。他特别提到中山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深度与TCL、视源等龙头企业的产业转化能力之间的无缝衔接,认为这是“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典范。

岳毅然博士形象地将广州比喻为一个强大的“引力场”:“我曾经有过几个月奔波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香港等多地的经历,但是有句话叫‘心安之处即是家’,所以大家现在在广州见到我了。”他精辟地指出,广州的魅力在于它完美解答了现代人的一个普遍困惑:奋斗究竟为了什么?“广州用‘接得住科技’的产业土壤和‘落得了场景’的务实基因,给了我们事业成功的答案;更用‘容得下身心’的烟火温度,给了我们幸福生活的答案。”岳毅然表示。


李宛霏博士则从成果转化的角度出发,坦言自己曾遭遇“灵魂拷问”:“你们这个成分安全吗?有临床数据吗?”这让她意识到,再好的科研成果若脱离市场需求,也只能停留在论文上。而广州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政策支持体系,让她看到了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可能。

作为“土生土长的广州仔”,香港理工大学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博士陈诺则从文化底蕴的视角解读了广州作为千年商都的魅力所在。他回忆了中学时期参加“发现广州”实践活动:“我们徒步走访了黄埔古港、十三行旧址等四十多处历史遗迹,在这段旅途中,我仿佛见证了两千多年来不同的文明在广州交汇、共生的旅程;这段旅途也让我明白,兼收并蓄、开放包容是广州的城市性格和底色。”

11月9日,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将在广州举行,全城已早早进入“全运时刻”。美国北达科他大学石油工程博士、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全运会“源火”采集技术团队仇德智,和现场嘉宾分享了全运会可燃冰取火的深海奇迹。仇德智博士用“星火”与“沃土”串联起整个演讲:“星火,是我们在南海点燃的全球首簇深海可燃冰之火;沃土,则是广州这片让科研梦想扎根、让海归人才成长的广阔天地。”他介绍,全运会历史上首次采用深海可燃冰点燃圣火三项“世界首次”:全球大型综合运动会首次使用可燃冰作为“源火”;首次实现超千米深海无人化火种采集与引燃;首次实现“天海联动”远程精准引燃。这不仅是一次体育盛事的科技加持,更是我国迈向海洋强国的重要一步。


汇聚“星火”共筑“人才湾区”燎原之势  


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突破的时代背景,六位博士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未来合作的期待,并提出了具体的行动倡议。  


仇德智博士表示,“广州是一片能让梦想扎根、让理想生长的沃土”,呼吁更多海归学子汇聚于此,形成“人才湾区”的燎原之势。他相信,个体的“星火”终将汇聚成推动国家进步的磅礴力量。

伍景辉进一步倡议建立“国际AI智汇中心”,推动更多海外博士与广州本地企业对接,形成常态化合作机制。他还提出要培育“青年国际创新社群”,让全球青年力量在广州汇聚,让更多华裔新生代在世界舞台上发声。


李宛霏则着眼于产业链安全,指出当前国际形势下“国产替代”加速的趋势。她主张通过资本布局填补产业链空白,构建“研发—中试—生产—应用”全链条闭环,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广州仔”陈诺则向广大海内外人才发出了邀请:“广州不仅是一个理想的创业热土,也是一个适合进行深度学术研究的理想之地,欢迎各位英才来广州安家、就业、创业。”


在“百万英才 智在广州——百名侨博士全运广州行”活动四天三夜的行程中,由海外侨博士组成的“广州智友团”与在穗侨博士以及侨领、新侨、侨企代表等组成的“广州挚友团”结成对子,携手开启了一场深度的“广州印象”之旅。他们共赏“**意”,在云溪植物园感受花城的生态脉动;他们同叙“珠水情”,登上“全运号”游船,在璀璨的珠江夜色中,看广州塔为侨博士点亮祝福的灯光。侨博士们还深入各区,触摸产业的强劲脉搏;走进百年侨校暨南大学,聆听历史的回响;登上广州国际生物岛,与前沿科技对话,还在全运赛事现场见证全运荣耀时刻、感受全运激情。

“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船载着岭南风物驶向远洋,到近代华侨先贤归国创业、助力家乡发展;从改革开放后侨胞带回资金技术、搭建中外交流桥梁,到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华侨以智慧赋能产业升级——‘侨’,始终与广州携手同行。”广州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卞勇表示,新时代,广州市侨联将始终坚持“为侨服务、助侨发展”理念,始终坚持服务中心大局,进一步为海内外侨界人才在穗创新创业、生活发展等提供政策和资源链接,让侨界才智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广州实践汇聚更多侨智侨力。




来源:广州市侨联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2.11.2025 19:09

返回顶部